丝瓜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2天发现30条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长江鲟
TUhjnbcbe - 2021/2/26 1:18:00
http://www.sw-yy.net/jsss/7888.html http://www.sw-yy.net/jsss/7888.html

1月19日下午

长江泸州纳溪至江阳段

两位“渔民”正在收获

前一天放下的渔网

一网拉起来

捞起各类鱼类20余条

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长江鲟、中华鲟15条

1月12-20日

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长江水产研究所实施的

“长江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

在长江泸州段展开

通过比对年以来相同水域的调查情况,长江上游泸州纳溪江段长江鲟、中华鲟等鱼类种群恢复明显,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目前长江生态有向好趋势。

长江纳溪段发现大量长江鲟、中华鲟

1月19日,长江上游泸州纳溪江段,一艘快艇停泊在江中,船头上,两位“渔民”在慢慢收网。随着渔网不断从江水中拉起来,时不时就会跳出一只身体体长梭形,尖嘴巴、背部灰褐色的“怪鱼”。收网时间大约20分钟,被捕捞起来、各种形态和种类的鱼儿就有20多条。

船上,陈永平看着那些大大小的鲟鱼有些吃惊:“我十多岁就开始跟着父亲在长江上打渔,除了在80年代,已有20多年没见过一次性打起这么多长江鲟了。”

陈永平是江津人,因为有着30多年的捕捞经验,这次被调查组邀请到船上参与长江渔业资源调查。从长江中下游重庆段到上游宜宾段,他是头回一次性捕到10多条鲟鱼。

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科研助理周湖海介绍,从长江里捕捞起来的20多条鱼大部分是鲟鱼,包括中华鲟和长江鲟。能在一个地方一次捕获这么多实属罕见。

经现场测量,此次捕获的长江鲟鱼最大的长70.5cm,重1.49kg;最小的长27.3cm,重0.06kg。

“测量数据主要用于分析长江泸州至纳溪河段水生物的恢复情况。”周湖海说,调查组还采集了中华鲟的鱼鳍标本,接下来将检测其基因变化,研究中华鲟的生存现状。

“尽管调查工作已开展了几天,但前期主要是熟悉水域和做前期准备。”周湖海告诉记者,真正对鱼类分布进行调查是从18日才开始的,两天时间在同一水域捕获鲟鱼数量达30多条,说明在长江泸州段,江阳区至纳溪这片水域很适合鲟鱼生存,它们已将其当作栖息地;同时,从一个地方能发现多尾小个头的鲟鱼来看,这片水域还是中华鲟、长江鲟的育幼场。

现场测量完毕,调查组一行立即将捕获的鱼类做全部放生处理。周湖海说:“中华鲟能长到四五百斤,长江禁渔十年后,希望能看到江中有更多的鱼类,更大的中华鲟。”

据了解,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的此次捕鱼行动,是为了调查长江鱼类资源分布情况,分析禁渔前后长江鱼类物种多样性和鱼类资源量的相关情况。

十年禁渔长江生态逐步转变

“在长江泸州段发现了数量较大的鲟鱼群体,这是很多年未见的景象,说明长江流域中华鲟和长江鲟的数量有了明显增长。”周湖海说,只要下力气保护,长江生态会一定向好发展。

“奇迹需要我们去努力,共同保护长江。只有长江生态好了,奇迹才有发生的可能。长江也才能成为目前生物的乐园,长江物种的‘种子基地’。”泸州市江阳区农业农村局行*综合执法大队副大队长罗小兵表示,自从*中央提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开展长江十年禁渔后,长江的“病情”有向好趋势。“长江在恢复,大家有信心,但长江完全恢复,更要耐心与毅力。”

从年1月1日起,长江全流域进入十年禁渔期,禁渔对长江意味着什么,禁渔之后长江能恢复如初吗?”

在周湖海看来,10年后都不可能恢复到原始状态下的长江,但是长江的活力会明显恢复。长江生态的破坏主要原因有两点:

一是饮食需求。很多市民认为,长江鱼味道鲜美,在高价诱惑下,势必让更多人去捕捞,最终带来灭绝。禁捕的严格落实可以避免大量保护鱼类落入被围猎的险境。

二是部分涉水工程不科学。长期以来,受水域污染、挖砂采石等高强度人类活动影响,长江珍稀特有物种持续衰退,经济鱼类资源接近枯竭,生物完整性指数降到了最差的“无鱼”等级。

这次鱼类调查,总体反映了长江泸州段取得了明显成效。这是长江保护的意义,不只为了长江,更为了整个生态环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让我们共同携手

保护长江生态环境

保护鱼儿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News

更多新闻

川江都市报记者曾刚

泸州日报记者樊鸣霄

编辑丨樊鸣霄责编丨杨茜谢蕤请发邮件至:lzrbkjlz

.
1
查看完整版本: 2天发现30条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长江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