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点翠一生所爱,愿付深情
TUhjnbcbe - 2021/3/15 0:18:00
杨朝邦支队长组织水富水昭高速两地交警安 http://www.suijiangzx.com/sjxjj/10432.html

花丝为胎,翠羽为*,点翠是世间唯一以生灵之美与器物之美相结合的饰品,是源于汉代的一项中国传统金银首饰制作工艺。

《甄嬛传》里的华妃,如云的发鬓间,一抹翠色绮丽夺目,每行一步,翠色随着光线流转,如幽幽湖水上点点灵动的浮光魅影,只一眼便是万年,迷倒了皇上,也迷倒了众人。

蓦然回首,头上的一抹幽蓝,惊醒了梦中人,惊艳了悠悠岁月。左书侨说:“这抹蓝,一眼万年。”

翠,即翠羽,翠鸟的羽毛。其或蓝或绿、光泽度高、色泽感强,不同的部位可呈现出蕉月、湖色、深藏青等变幻莫测的色彩,且永不褪色。翠鸟左右翅膀上各十根、尾部羽毛八根,一只翠鸟身上只有大约二十八根羽毛可用于点翠。一支小小的点翠金簪,或许就要用上数只翠鸟的羽毛,金贵得很。

以前,点翠物料贵重,工艺繁复,非皇室贵胄不可拥有。匠人一般先用金或镏金的金属,做出不同图案的底座,再把翠鸟背部亮丽的蓝色羽毛,仔细镶嵌其中,美轮美奂,流光溢彩。

明清时期,清宫内务府设立了“皮库”,负责管理和收集翠羽,而“银库”专设“点翠匠”3名,专门承造“翠活计”。

在《雍正十二美人图》中,很多清宫贵族女眷们的穿戴都可见到点翠,也足见其风靡程度。

点翠头面,更是梨园名角的脸面。梅兰芳先生一个点翠头面,光泽流动,冷艳凄美,至少需要几百只翠鸟的羽毛,惊鸿一瞥,风华绝代。

这世间唯一以生灵之美与器物之美相结合的饰品,曾一度是中国最华贵的珍宝。

却因为翠鸟羽毛的绝市,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年,中国最后的一家点翠工场关闭。

看到那些只能躺在博物馆里的点翠工艺品,想到从太奶奶那一辈失传的手艺,左书侨总觉得“我要做点什么。”

他收拾好行李,跑到李昌义大师那里,拜师学艺。李昌义,是重庆唯一的银饰工艺美术大师,犹擅“花丝镶嵌”。曾创作出以圆明园为背景,囊括大水法、观水法、远瀛观的“金玉大水法”微缩工艺景观,并于年被某富商名流以2.4亿元天价收藏。

“花丝镶嵌是点翠的胎,点翠是依附在花丝镶嵌的*,要想恢复点翠这门工艺,就必须学会花丝镶嵌。”兴致冲冲的左书侨,在李老这里吃了个闭门羹——“你也就是想玩玩,这个不好玩很无聊。”

李昌义大师

左书侨默不作声。他没有解释什么,只是每天都跑到李老那里,细细看、用心揣摩,就这样坚持学习了大半年,李老终于被这个年轻人的执着所打动,收他做了关门弟子。

花丝镶嵌工艺十分繁复,要将金银拉成发丝一般细,编织、堆垒出各种形状,?最细的花丝直径只有0.16毫米。

第一年,即使努力到手指也被扎出了血,左书侨也没有做成一件作品。“一个成熟的工匠最快一天也只能拉出4个,再加工成麻花丝,手工一点点镶在银板上面,之后煮硫酸清洗、抛光、镀金、焊接,中间如果有一个步骤没做好,就全部重来。”

点翠技艺更是困难重重,很多工艺已经失传,左书侨只能慢慢摸索、不断试验。

千百次的点点贴嵌,千百次的万无一失,才造就那一抹摄人心魄的翠蓝。多少个不眠日夜,左书侨就趴在工作室的桌子上,从羽毛的处理方法,到胶水的提炼,一次次经历失败,又一次次燃起希望。

可最郁闷的是还要面对大家的误解。网上传言,做点翠的翠羽需要活鸟拔毛,手法极其残忍。这让点翠艺人饱受诟病。可左书侨查遍古籍文献,都无此说法,老手艺人也不知有活体取毛。

这只是现代人为了增加点翠神秘性的噱头。而且点翠所用的翠羽,主要来自白胸翠鸟,其在我国南部和东南亚分布广泛,并非国家濒危保护动物蓝耳翠鸟和鹳嘴翠鸟。

左书侨做点翠使用的羽毛,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60-80年代国家向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进口的,一是在老点翠首饰上面收集下来的。

点翠不该被误解,

点翠之美,

更不该被遗忘。

如今,左书侨是整个西南甚至国内,唯一能做出完整凤冠的人。也是重庆渝派花丝镶嵌、点翠非遗传承人。能为了自己所爱,拼尽全力;能为了传承,尽一份心力,何其幸福!何其幸运!

他对点翠,犹如古时赠点翠给心上人的男子,“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谁能知道,不经意的遇见,只一眼,便刻骨铭心。做喜欢的事,爱想爱的人,才不负此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点翠一生所爱,愿付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