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书法家张怀江老师题写刊名
★主编:沉默味道
执行主编:陈荣来温雄珍
★韩星海,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茶馆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国家级高级评茶师、陕西省茶人联谊会会长。系吴觉农茶学思想功勋奖章获得者,曾先后著书出版通讯报告文学集、散文集和茶文化专著20部,并有上百篇(件)作品在全国获奖。其人事迹还被入编著到《中国作家大辞典》《中国散文家大辞典》《中华茶人诗描》等多部书籍中。目前还被全国10多家报刊杂志社聘任为特约记者、特约撰稿人和专栏作家等。
家乡除夕幸福夜韩星海(陕西西安)一年连两岁的温馨夜晚,想起只有在我的家乡——扶风县乔山脚下的一个没有名气的村子——东韩村来说,那是一个十分让人难忘的快乐时光。天刚擦黑,农家小院,灯火辉煌,家家户户,厨房里飘浮着美味佳肴的菜香,屋子里头荡漾着欢乐的笑声。温暖而又宽敞的土炕上,年事已高的爷爷正在数捡着兑换来的新钱币,准备给孙子辈们发“压岁钱”;而奶奶也忙忙碌碌的敬奉着院子里照壁窟窿中的“土地爷”,祈望“进门一老仙,四季保平安”的心愿;随后再进厨房拜“灶君神”,让他“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同时她还要喋喋不休的指教着儿孙们,请把从郊野公墓坟茔里请回的祖先,逐一摆好牌位,一一上香,点亮蜡烛,插上柏树朵,呈献上水果、馒头、肉菜、烟酒茶等生活品,照她的说法:活着的人过年,别忘了阴间地府的神灵和亲人!除夕守岁之夜近乎于原始状态下,但却一代又一代的流传下来,并有着非常虔诚肃穆的祭祀礼规,特别是农村耕读传家更讲究。不一会儿,随着一声爆竹响,分家另居一处的儿子们,带领着自己的儿女,手端着盘子,在大红灯笼的照亮下,来向热炕头上的父母亲拜年来了。儿子与媳妇一声声“爸、妈好!……”好烟、名酒、香茶等礼品全都呈现出来,希望让二老尽情的品尝。孙子们一声声祝福的童音,更像春风扑面:“爷爷、奶奶好!祝您俩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算说着,还会自觉的跪地磕起头来。此时此刻,小康人家崇风尚,隔代之亲情谊重。爷爷、奶奶忙喊叫:“兔娃、月儿快起来,爷爷给你们发压岁钱了……”奶奶在一旁把早已砸开的核桃仁、炒好的花生籽和糖果,一把又一把的给孙子们的口袋里头装。压岁钱是爷爷提早从镇上农村信用社兑换出的新钱,面值虽然不大,10元、20元、50元、元不等,但却是老人的一片疼爱之心。奶奶送给的干果当然好吃,晚辈们一个劲儿的吃个不停,不时还要给在场的人们背颂起了宋朝诗人王安石《元日》这首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情景入诗入画,儿孙满堂者,这种景象不断重演着。家族和谐,宽厚待人的老人们,左邻右舍的人们都会自发的端来自家的好吃食,来汇聚到一个家庭来,这种情况是城里人不可能有的现象。为什么农家子弟过年都要回到家乡来,一家团圆就是一大家,整个村子很热闹,更祥和,情最浓。反而城里市民小家互不往来,更显寂寞,年气淡薄。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好快乐。守夜是从坐夜开始的。土炕上,摆满了碗筷碟子,丰盛的酒席不拘形式,好吃好喝的全都摆出来,大有宁穷平日,不穷过年之说。但在酒席上,长幼有别,一般是年长者居中央位置,由最小者开始逐一向人敬酒,并要说出吉利的祝酒词,大家一边吃肉喝酒,一边相互问好,更显人情礼意。婶辈和妯娌们围坐在脚地的火炉旁,让通红的炉火驱散着身子上的寒气。餐桌上,也是一边照料着男人们的吃喝,在做好后勤保障的前提下,她们也吃着年夜饭,各自说着对新年的憧憬,在喜悦中不时将目光还投向客厅中的大彩电,收看着央视的春晚。“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这就像一个没有被直播的农家春节晚会,代复一代的延续着过年的记忆……大家相敬如宾,你一言,我一语,交流探讨的话题十分广泛。大到联合国的秘书长以及*和国家的“三农”*策,小到年后兄弟们到什么地方去“打工”挣钱,话语是实实在在的,不亚于*府召开的新春茶话会。酒过三巡后,兄弟姐妹们自由组合,划拳猜令,老虎杠子狗追兔,一轮又一轮,满屋子的欢声笑语,飞出了庭院,长上了翅膀,与其他家同样的欢乐情景,交汇成同一首歌——欢天喜地过大年!过年的话题无穷尽。孙子辈们边吃好的问爷爷:“过年是怎么来的?人为什么要过年?……”爷爷捋着白胡子,动情的说:“我听我爷爷给我说过,在很久、很久以前,年原来是一头怪兽,每隔天要来村落伤害人畜。后被天上的活佛知道后,派出兵将降服了它。世间的人们为了庆祝这一胜利,就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定为年节,后来才有了今天欢乐的春节!……”爷爷给孙子们津津乐道的讲述着春节的童话,颇具民间传奇性和趣味性,让人对年浮想联翩。农家乐,乐万家。随着央视的春晚零点高潮的钟声敲响,娃娃们都穿上了新衣服,戴上了新帽子,女孩儿头上都扎起了美丽的蝴蝶结,不约而同的纷纷跑出家门,喊叫着:“年到了,放炮了!”……霎时,村子里头的爆竹一串连一串,在天空中“叭叭”的炸响,大有“火树银花不夜天”的壮丽图景。细心的人就会看到,还是家门旁所贴的春联说得好:爆竹一声除旧岁,桃符万户庆新春。我村子里的父老乡亲们,大伙都会把过去的烦恼抛弃到了脑后,喜气洋洋的迎接着新年的第一天!焰花爆竹喜与忧俗话说,吃过腊八粥,马上就过年。因而年味、年气息逐渐在上升。早晨刚起床,推开阳台窗户,对面楼道上的爆竹就炸响了,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一副春联:爆竹声中除旧岁,春风送暖入屠苏。同时也勾起了我对燃放鞭炮的喜忧之意来……喜的是童年时代,在乡下过年,每年初一清晨在家门口放炮的热闹情景至今历历在目。但对于“花炮”类全面了解,还是我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在宝鸡从事新闻记者工作时,在凤翔县采访过程中得知的。说起那历史悠久的凤翔县,较早就能生产出万紫千红的“焰火”,当地俗称“花炮”,一直在大西北享有盛名。它的兴起虽无确切年代相考,但据凤翔县志记载,大约在明朝时代相继出现,世代沿续,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是我国焰火纸炮生产最早的地方之一。说起凤翔焰火的创始人,应属该县城东苟家村的民间手工艺人们。其制作是以硝石、草木灰、硫磺和部分药料,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制成,样品繁多。其中有一泥头鞭炮,是以黑色炸药制成的,能有响彻云霄的威力。每逢新春佳节、婚嫁丧娶等喜庆之日,燃放焰火便成为民间不可缺少的娱乐活动。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当地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凤翔县焰花工厂犹如雨后春笋,从事焰火生产的技艺不断提高,产品种类由原来多个发展到多个,其中“飞蝶”“地舞鲜花”“彩绣球”“火龙飞舞”等4个焰花品种,还获得过陕西省优质产品第一、二名奖项;10个品种通过了省级技术鉴定,达到了部颁标准。在此期间,还荣幸地参加过世界博览会,让世人称赞。在漫长的发展变化进程中,凤翔焰火不断创新,品类日新月异。焰花由原来单一的品种,逐步发展到有喷射类、旋转类、火箭类、降雨类、造型类、综合类等12个大类上百个不同的规格和品种。其中综合类的品种最多,有“百鸟朝凤”“全家之乐”“腊梅报春”“满园回春”“百花争艳”“鸟语花香”“彩星争辉”等大小起火及大型花架等15种之多。焰花特征具有发火爆烈,色彩明快,寓意深刻的艺术特色。其中最能体现西府艺术特色的要算架花。架花又有全架、半架之分。全架花要扎东、西、南、北四门,称为四牙,每牙60旋杆斗子,共杆斗,占地数亩。花斗内皆用焰花和纸炮搭配装而成,斗外糊纸,并以绘画彩花装点,内容多系表现历史人物。接着有狮子、海马、仿树花、轮花等,各部分用巧妙的码子或引火线相连接。点燃引线,炮响花射,随着轰轰巨响,“焦赞”“孟良”二员大将形象,在腾腾烟雾中将火点起,“杨宗保”“穆桂英”等武士接杀而出,狮子、海马怒吼助威,灯山排花争跃亮相,天空、地面到处是飞迸的金星,起舞的彩蝶,飘落的鲜花,喧闹的翠鸟,噼哩叭啦的爆竹,交织成五色缤纷、万紫千红、争奇斗妍的百花图,真可谓赤、橙、*、绿、青、蓝、紫,把天空装扮得更加美丽多姿,蔚为壮观。笔者多年来曾以喜悦之情,在凤翔县欢度春节时屡次观看,还拍手叫绝。但近些年来,感觉就不同了,尤其是在撰写此文时,外面的爆竹声有所回弹,面对着这灰蒙蒙的天空,气象台发出雾霾重度的橙色预警,就有些忧虑之感。火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但它具有很强的杀伤力,和平时代的人们自觉远离了。目前,全国不少城市为了消除环境污染,禁止燃放焰花爆竹,雾霾污染极其严重的古城西安,也实施了这一措施。但这力度还不大,实在让人难以理解。我们在祝福春节,享受过年的时光中,不需要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更不需要纸屑硫磺味来污染天空,清爽自然的春回大地,是众人向往啊!——年2月9日于陕西茶人之家声明
本期所发作品为作者原创文学作品,由作者授权本刊首发,并对文中所涉内容负责。为尊重作者,维护原创,其它媒介转载或使用,请在本刊后台留言或联系本刊主编应允,合法使用将给予人性化开通白名单。因本刊发文具有连续性,若非违法违规等特殊情况,一般不会删除任何一期发文,其它公众平台因需要要求删文,经作者同意后需向本平台支付元断号费、编辑费、“原创首发”转让费;作者个人要求删除已经发布的作品,需向本平台支付元断号费、编辑费、违约费。谨遵网约,谢谢合作!
本期采用图片源自网络。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