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龟市的消费特点与发展建议(二)
(本文发表于《科学养鱼》第四期)
我国龟市的区域分布
虽然我国龟产品的运营早已进入互联网时代,但龟作为一种特殊商品,除了副产品(如龟甲、龟板等)和龟相关的工艺品,主要以鲜活产品进行市场交易,因这个特点,市场也主要分布在主产区。追溯源头,我国最早市场上龟的产品主要用于中医附方,而产品来源主要是适合龟类生长地区的自然界,直到利用价值的扩展和人工养殖的发展,养殖和交易的主要市场区域也因气候条件、消费观念和经济发展等因素逐渐明显。
1、两广海南为主
龟是喜温性变温动物,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这个特性使龟的最佳生存气候在北纬18°~26°之间,而海南在北纬18°—20°之间,广东全境位于北纬20°~25°之间,广西在北纬20°~26°之间,是我国最适合养殖龟的地域,再往北因生长适温时间减少,养殖时间延长养殖成本也会提高,产品经济效益很难和两广海南竞争。所以到目前为止,规模较大的龟类集散交易市场和出口主要在两广和海南,特别是一些目前比较稀少和国外引进的高价值名龟,两广海南占全国市场份额的60%以上,据不完全统计,最旺时,这三省的市场交易总额达到年亿以上。
2、从南到北
随着龟类品种的增多和养殖队伍的扩大,在两广海南的带动下,养殖产量和市场交易逐步向华东和华中扩展,其中带动较快的有浙江、江苏、安徽、上海和湖北。近几年江西、福建、湖南、河南和四川也有较好的发展。特别是食用龟类的发展浙江、安徽、江西、江苏和湖北利用资源和市场优势走在前列。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