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作为红星教师,我们要有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利用好时间,把读书养成习惯,给学生和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让读书传承师风,让书香浸润心灵。
大家好!我是红星小学的语文教师胡维维,是一名“问题化学习”践行者。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如何引导学生追问,培养学生的问题化学习力。
首先,我想打一个比方,来说说我对于“追问”的理解。在问题化学习的课堂中,核心问题的提出与聚焦,一定是激动人心的时刻,它就像是一颗抛入水中的小石子,打在水面上,发出的那声“噗通”的响声。而基于核心问题的问题系统构建,就像是水面上蔓延开的层层涟漪,一圈圈的波纹,推开的是一个个子问题,这一股推动波纹的力量,就是追问。
那么,在我的课堂中,我是如何引导学生追问的呢?以我执教过的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中《大象的耳朵》一课为例。在本课的学习中,我们根据文本内容,确立的核心问题是: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想要解决它,我和孩子们继续追问,构建了一个问题系统:1.大象的想法有几次改变?2.大象它为何要把耷拉着的耳朵撑起来?之后,它为何又将耳朵放下来呢?这是将核心问题进行了分解,也就是把学习目标细化为阶段目标的过程。为了解决阶段目标,课堂上还要产生追问。我是这样引导的:“孩子们,接下来发生了什么?谁能根据故事的发展来提问?”
二年级的小朋友虽然不明白故事的六要素,但他们读过许多故事,也最爱读这类有趣的童话故事。因此,他们一下子就产生了许多追问,如:大象都遇到了谁?(这是指向主人公的。)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还有人问,他们说了些什么话?(这都是指向事情经过的。)为什么大家都说大象的耳朵有毛病?(这是指向人物心理活动的。)大象又是怎么做的?它这样做又产生了什么后果呢?(这是指向故事结果的。)
总之,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在解决核心问题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思考与追问。更是低年级的孩子把课文内容转化为问题的一个路径,是问题化学习的一个基本状态。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过程中又发现新的问题。小问题的提出促进大问题的解决,新问题的提出深化老问题的理解。这无穷尽的新发现、新思考,就在无形中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在追问中训练了学生问题的发现力与建构力。
这是基于一节课例来说的。接下来,我想就单元问题系统的建构来谈一谈追问。我很喜欢部编版教材,因为这套教材的单元目标十分清晰,单元的语文要素就体现在单元导语中。结合问题化学习,我们还应通过单元导语确立单元的核心问题,形成单元的问题系统。
我正在教授三上这册书,第四单元给我的印象很深。它的单元语文要素是“预测”,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阅读策略。在单元导语中,我引导学生发现关键词“预测”,并围绕它来提问。他们很快就提出了这个问题——怎么预测?而且把它确立为了单元核心问题。《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是第一篇课文,也是本单元唯一的精读课文,非常与众不同。编者通过旁批,介绍了许多预测的方法,直接解决了核心问题。那就是:在阅读时,我们可以通过读题目、看插图,联系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等来进行预测。
学完这篇课文,仿佛已经达成了单元学习目标,是不是无法再追问了呢?不是的。我带领孩子们继续学习,在后面的两篇略读课文中,我们发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任务,就是预测故事的结局。《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一课中,编者把原著的结局变成了省略号,让学生进行预测、续编。《小狗学叫》一课更是给出了三种结局的片段,让学生分别续编三个不同的结局。
我捕捉到了预测结局的这个点,引导学生对“预测”继续产生追问,完善了单元问题系统。
学完这个单元的课文,我说:“孩子们,这个单元是让我们学习怎么预测,仅仅只是预测故事的结局吗?你还有什么想问的吗?”这个问题瞬间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学生通过回顾、反思整个单元的学习,有了新的发现,于是产生了追问:“我们学会了这些预测方法,除了预测结局,续编故事,我们还预测了些什么?”
就这样,又有一颗小石子抛入水中,孩子们心中又泛起了波纹。他们通过小组合作,构建了如下问题系统。
核心问题为:预测什么?
1.预测故事的起因是什么?2.故事的经过是怎么样的?3.故事的结果又如何呢?这样一来,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班就围绕“预测”在追问中构建了两个问题系统,一个是指向内容的——预测什么?另一个是指向方法的——怎么预测?
我们常说,课文只是一个范例,我相信,解决了这样的问题系统,学生在今后的阅读过程中,都会问问自己,拿到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我可以预测些什么,我要怎么预测。相信他们能很好地利用这个单元学习中达成的目标,培养的问题化学习力,丰富自己的阅读体验,而这一切都是源于在目标达成中产生的一系列追问。
在我的“问题化学习”课堂上,我总结出一点,追问是可以引导、培养的,但是追问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在学生进行思维碰撞时,尤其是没有一下子碰到你心头上的时候,教师,作为一名引导者,一定要有等待的耐心。
我在红星小学开放活动中执教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这篇课文时,从单元问题系统出发“观察什么?”、“怎么观察?”、“为什么观察?”,我引导学生结合课时内容追问,构建课时的问题系统。在引导学生聚焦翠鸟捕鱼这一片段时,我耐心地等待孩子们互相追问。
孩子们的思维火花是越碰撞越灵光,而我,只是一个耐心的等候者。核心问题聚焦的那一刻是激动人心的,但追问的那个过程更加令人回味。学生对问题的发现力、建构力、解决力与反思力都能在追问中得到训练,而老师要做的就是大胆放手,耐心等待。
总而言之,还是我开头打的那个比方。只有引导学生追问,才能让核心问题不停留于一声闷响,只有泛起的层层涟漪,才能让学科素养根植于学生心中,悠悠回荡。
图片:马超凡文字:胡维维审核:邓婧雯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