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版)正式出版
编委会/赛拉艾芙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01-14
*腹山雀(邓文洪摄)
自郑作新院士所著的《中国鸟类分布目录》(第一册)()至本书第二版()的近60年间,我国所出版的中国鸟类名录在分类系统上大都依循Peters的15卷本《世界鸟类名录》(ChecklistoftheBirdsoftheWorld,-),及至今日已略显陈旧。而观鸟者普遍使用的《中国鸟类野外手册》(),则以Sibley和Moore的《世界鸟类的分布与分类》(DistributionandTaxonomyofBirdsoftheWorld,)作为分类系统的标准,其中也存在颇多不完善之处。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各种鸟类分类学著述之间,不论是高级分类阶元还是种与种下分类阶元,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不同观点,这反映出还有相当数量的学术问题有待于鸟类分类学家深入研究和解决。
科研可以横冲直突,但公众科普应该保守稳定一些。
红脚田鸡=红脚苦恶鸟?
红脚苦恶鸟,不应该是苦恶鸟,它和白胸苦恶鸟不同,并没有“苦恶鸟”的叫声。因此,红脚苦恶鸟叫红脚田鸡是更合理的。
鉴于分类著述的观点不同,特别是观鸟者普遍使用《中国鸟类野外手册》,我们的《鸟类科普益智游戏卡片》鸟种中文名和分类保持不变,但在文字介绍中收录不同中文名。相比6.0版,补充修改:
1、红脚苦恶鸟,文字增加“新分类体系叫红脚田鸡”;2、黑喉石?,增加或修改“新分类体系叫东亚石?,又写作~”。
6.1版卡片图文内容如下:
zhìjī
50雉鸡
CommonPheasant
鸡形目雉科雉属
体大(85厘米)
又名环颈雉,俗称野鸡。雌雄异色,雄性羽毛华丽。林鸟,广泛分布,留鸟。
yuānyāng
84鸳鸯
MandarinDuck
雁形目鸭科鸳鸯属
体小(40厘米)
知名意象鸟种,雌雄异色。水鸟,全球性近危,繁殖于中国东北但冬季迁至中国南方。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bānzuǐyā
90斑嘴鸭
Spot-billedDuck
雁形目鸭科[河]鸭属
体大(60厘米)
*色嘴端顶尖有一黑斑。水鸟,广泛分布,相当常见,繁殖于中国东部,冬季迁至长江以南。
pǔtōngcuìniǎo
普通翠鸟
CommonKingfisher
佛法僧目翠鸟科翠鸟属
体小(15厘米)
俗称翠鸟。水鸟,分布广泛,常见留鸟。常栖于岩石或探出的枝头上,转头四顾寻鱼而入水捉之。
bānyúgǒu
斑鱼狗
PiedKingfisher
佛法僧目鱼狗科鱼狗属
中等体型(27厘米)
黑白色鱼狗。水鸟,中国东南部常见留鸟,常盘桓水面寻食。
zhūjǐngbānjiū
珠颈斑鸠
SpottedDove
鸽形目鸠鸽科斑鸠属
中等体型(30厘米)
颈侧黑色块斑上满是白点,如珍珠。林鸟,于华中、西南、华南及华东各地的常见留鸟。
hóngjiǎokǔèniǎo
红脚苦恶鸟
BrownCrake
鹤形目秧鸡科苦恶鸟属
中等体型(28厘米)
色暗而腿红。新分类体系叫红脚田鸡。水鸟,中国南方山区稻田的地区性常见留鸟。
báixiōngkǔèniǎo
白胸苦恶鸟
White-breastedWaterhen
鹤形目秧鸡科苦恶鸟属
体型略大(33厘米)
脸、额、胸及上腹部白色。水鸟,繁殖在中国北纬34°以南低地,越冬于云南、广西、海南岛、广东、福建及台湾。
hēishuǐjī
黑水鸡
CommonMoorhen
鹤形目秧鸡科黑水鸡属
中等体型(31厘米)
体羽几乎全青黑色。水鸟,繁殖于华东、华南、西南等中国大部地区,越冬在北纬32°以南。
cǎiyù
彩鹬
GreaterPainted-snipe
鹳形目彩鹬科彩鹬属
体型略小(25厘米)
雌鸟比雄鸟艳丽。水鸟,繁殖于辽宁南部、河北至华东及长江以南所有地区,北方鸟群至长江以南地区越冬。
chángzuǐjiànhéng
长嘴剑鸻
Long-billedPlover
鹳形目鸻科鸻属
体型略大(22厘米)
贯眼纹灰褐而非黑。水鸟,全球性近危,繁殖于中国东北、华中及华东,越冬鸟在北纬32°以南的沿海、河流及湖泊。
jīnkuànghéng
金眶鸻
LittleRingedPlover
鹳形目鸻科鸻属
体小(16厘米)
*色眼圈明显,贯眼纹全黑。水鸟,繁殖于华北、华中及东南,在云南南部、海南岛、广东、福建、台湾沿海及河口越冬。
huītóumàijī
灰头麦鸡
Grey-headedLapwing
鹳形目鸻科麦鸡属
体大(35厘米)
头及胸灰色。水鸟,全球性近危,繁殖于东北至江苏、福建,迁徙经华东及华中,越冬于云南及广东。
xiǎopìtī
小??
LittleGrebe
鹳形目??科??属
体小(27厘米)
嘴基有明显*色斑。水鸟,留鸟及部分候鸟,通常单独或成分散小群活动。
báilù
白鹭
LittleEgret
鹳形目鹭科白鹭属
中等体型(60厘米)
俗称小白鹭,嘴及腿黑色,趾*色。水鸟,常见留鸟及候鸟,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
dàbáilù
大白鹭
LargeEgret
鹳形目鹭科白鹭属
体大(95厘米)
水鸟,嘴裂过眼,颈部具特别的扭结。繁殖羽:嘴黑,腿部裸露皮肤红色,脚黑。非繁殖羽:嘴*,脚及腿黑色。
niúbèilù
牛背鹭
CattleEgret
鹳形目鹭科牛背鹭属
体型略小(50厘米)
繁殖羽头、颈、胸沾橙*,嘴*,脚近黑。水鸟,常见于南半部。
chílù
池鹭
ChinesePond-Heron
鹳形目鹭科池鹭属
体型略小(47厘米)
水鸟,常见于华南、华中及华北地区的水稻田,单独或成分散小群进食,每晚三两成群飞回群栖处。
yèlù
夜鹭
Black-crownedNight-Heron
鹳形目鹭科夜鹭属
中等体型(61厘米)
俗称夜游鹤。水鸟,常见于华东、华中及华南的低地,冬季迁徙至中国南方。
chéngfùyèbēi
橙腹叶鹎
Orange-belliedLeafbird
雀形目和平鸟科叶鹎属
体型略大(20厘米)
雌鸟不似雄鸟显眼,体多绿色。林鸟,留鸟,见于中国南方包括海南岛的丘陵及山区森林。
zōngbèibóláo
棕背伯劳
Long-tailedShrike
雀形目伯劳科伯劳属
体型略大(25厘米)
林鸟,华中、华东、华南及东南地区常见留鸟。立于低树枝,猛然飞出捕食飞行中的昆虫、地面的蝗虫及甲壳虫等。
xǐquè
喜鹊
Black-billedMagpie
雀形目鸦科鹊属
体略小(45厘米)
知名文化鸟种,被认为能带来好运气而通常免遭捕杀。林鸟,留鸟,分布广泛而常见。多从地面取食,几乎什么都吃。
hóngxiélánwěiqú
红胁蓝尾鸲
Orange-flankedBush-Robin
雀形目鹟科鸲属
体型略小(15厘米)
林鸟,繁殖于黑龙江,迁徙时经华东至长江以南越冬;或繁殖于青海、甘肃、陕西、四川及西藏,于云南南部及西藏东南部越冬。
quèqú
鹊鸲
OrientalMagpie-Robin
雀形目鹟科鹊鸲属
中等体型(20厘米)
俗称屎鹊。林鸟,留鸟于中国北纬33°以南的多数地区。飞行时易见,栖于显著处鸣唱或炫耀。
běihóngwěiqú
北红尾鸲
DaurianRedstart
雀形目鹟科红尾鸲属
中等体型(15厘米)
林鸟,繁殖于中国东北及河北,山东及江西山区,越冬在华南、东南。常立于突出的栖处,尾颤动不停。
hóngwěishuǐqú
红尾水鸲
PlumbeousWater-Redstart
雀形目鹟科水鸲属
体小(14厘米)
雄雌异色,栖于溪流旁。林鸟,留鸟,于西藏南部、华南大部,北至青海、甘肃、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
hēihóushíjī
黑喉石?
CommonStonecha
雀形目鹟科石鵖属
中等体型(14厘米)
又写作黑喉石鵖(bī),新分类体系叫东亚石?。林鸟,繁殖于中国东北,越冬于长江以南;或繁殖于*经青海、甘肃、陕西、四川至西藏南部及西南地区,冬季北方鸟南迁。
sīguāngliángniǎo
丝光椋鸟
Silkystanling
雀形目椋鸟科椋鸟属
体型略大(24厘米)
头具近白色丝状羽。林鸟,留鸟于中国华南及东南,冬季分散至越南北部及菲律宾。迁徙时成大群。
hēilǐngliángniǎo
黑领椋鸟
Black-collaredStarling
雀形目椋鸟科椋鸟属
体大(28厘米)
颈环及上胸黑色。林鸟,留鸟,常见于中国南方的农田,一般结小群取食于稻田、牧场及开阔地。
bāgē
八哥
CrestedMyna
雀形目椋鸟科八哥属
体大(26厘米)
知名文化鸟种。林鸟,留鸟,见于长江中游水源处从四川东部及陕西南部至南方。结小群生活,于旷野或城镇及花园。
dàshānquè
大山雀
GreatTit
雀形目山雀科山雀属
体大(14厘米)
新分类体系叫远东山雀。林鸟,留鸟,于东北及西北,华中、华东、华北,青藏高原,西南及西藏东南部,华南、东南。性活跃,成对或小群。
hóngtóuchángwěishānquè
红头长尾山雀
Black-throatedTit
雀形目山雀科长尾山雀属
体小(10厘米)
头顶及颈背棕色。林鸟,留鸟于西藏南部,西南,华中、华南、东南及台湾。
jiāyàn
家燕
BarnSwallow
雀形目燕科燕属
中等体型(20厘米,包括尾羽延长部)
腹白。林鸟,繁殖于全国。冬季南迁,部分留在云南南部、海南岛和台湾。在高空滑翔及盘旋,或低飞于地面或水面捕捉小昆虫。
jīnyāoyàn
金腰燕
Red-rumpedSwallow
雀形目燕科燕属
体大(18厘米)
浅栗色腰,下体具黑色细纹。林鸟,繁殖于东北,东部,西藏南部,青藏高原东部至甘肃、宁夏、四川及云南北部;留鸟于广东和福建。
lǐngquèzuǐbēi
领雀嘴鹎
CollaredFinchbill
雀形目鹎科雀嘴鹎属
体大(23厘米)
林鸟,留鸟,常见于华南、东南和台湾的丘陵。飞行中捕捉昆虫。
báitóubēi
白头鹎
Light-ventedBulbul
雀形目鹎科鹎属
中等体型(19厘米)
俗称白头翁。林鸟,留鸟,遍及华中、华东、华南及东南;冬季北方鸟南迁。性活泼,结群于果树上活动,有时从栖处飞行捕食。
huángfùjiāoyīng
*腹鹪莺
Yellow-belliedPrinia
雀形目扇尾莺科鹪莺属
体型略大(13厘米)
又名灰头鹪莺、*腹山鹪莺。下胸及腹部*色,头灰,有时具浅淡近白的短眉纹。林鸟,留鸟,于云南西南部及南部,华南及东南并海南岛和台湾。
hètóujiāoyīng
褐头鹪莺
PlainPrinia
雀形目扇尾莺科鹪莺属
体型略大(15厘米)
又名纯色鹪莺、纯色山鹪莺。林鸟,留鸟,于华中、西南、华南、东南及海南岛,台湾。常于树上、草茎间或在飞行时鸣叫。
ànlǜxiùyǎnniǎo
暗绿绣眼鸟
JapaneseWhite-eye
雀形目绣眼鸟科绣眼鸟属
体小(10厘米)
具明显的白色眼圈。林鸟,留鸟或夏季繁殖鸟,于中国华东、华中、西南、华南、东南,冬季北方鸟南迁。常见于林地、公园及城镇。
chángwěiféngyèyīng
长尾缝叶莺
CommonTailorbird
雀形目莺科缝叶莺属
体小(12厘米)
尾长而常上扬。林鸟,留鸟,于西藏东南部及云南,华南、东南及海南岛。多见于稀疏林、次生林及林园。
huángyāoliǔyīng
*腰柳莺
Yellow-rumpedWarble
雀形目莺科柳莺属
体小(9厘米)
腰柠檬*色,具*色的粗眉纹和适中的顶纹。林鸟,繁殖于东北,迁徙经华东至长江以南包括海南岛的低地越冬。
huángméiliǔyīng
*眉柳莺
Yellow-browedWarbler
雀形目莺科柳莺属
中等体型(11厘米)
纯白或乳白色的眉纹。林鸟,繁殖于东北,迁徙经大部地区至西藏南部及西南、华南及东南包括海南岛及台湾越冬。
hēiliǎnzàoméi
黑脸噪鹛
MaskedLaughingthrush
雀形目莺科噪鹛属
体型略大(30厘米)
额及眼罩黑色。林鸟,留鸟,于华南及华东的低地生境。性喧闹,结小群活动,多在地面取食。
huàméi
画眉
Hwamei
雀形目莺科噪鹛属
体型略小(22厘米)
知名文化鸟种,白色的眼圈在眼后延伸成狭窄的眉纹。林鸟,留鸟,于华中、华南及东南的灌丛及次生林。
báijiázàoméi
白颊噪鹛
White-browedLaughingthrush
雀形目莺科噪鹛属
中等体型(25厘米)
眉纹及下颊纹皮*白色。林鸟,留鸟,于华中及华南包括海南岛。隐匿于次生灌丛、竹丛及林缘空地。
chāwěitàiyángniǎo
叉尾太阳鸟
Fork-tailedSunbird
雀形目太阳鸟科太阳鸟属
体小(10厘米)
雌雄异色。林鸟,留鸟,于中国东南、华南和海南岛。栖于森林及有林地区甚至城镇,常光顾开花的矮丛及树木。
máquè
麻雀
EurasianTreeSparrow
雀形目麻雀科麻雀属
体型略小(14厘米)
知名鸟种,又名树麻雀,脸颊具黑色点斑。林鸟,留鸟于全国。
báijílíng
白鹡鸰
WhiteWagtail
雀形目麻雀科鹡鸰属
中等体型(20厘米)
林鸟,繁殖于中国西北、极北部及东北,越冬或留鸟于中国南方。受惊扰时飞行骤降并发出示警叫声,因声色得名。
shùliù
树鹨
OrienfnlTreePipit
雀形目麻雀科鹨属
中等体型(15厘米)
林鸟,繁殖于东北及喜马拉雅山脉、陕西南部至云南及西藏南部,越冬于东南、华中及华南。受惊扰时降落于树上。
báiyāowénniǎo
白腰文鸟
White-rumpedMuni
雀形目麻雀科文鸟属
中等体型(11厘米)
腰白。林鸟,留鸟,于中国南方大部地区。性喧闹吵嚷,结小群生活于低海拔的林缘、次生灌丛、农田及花园。
bānwénniǎo
斑文鸟
Scaly-breastedMunia
雀形目麻雀科文鸟属
体型略小(10厘米)
胸及两胁具深褐色鳞状斑,亚成鸟下体浓皮*色而无鳞状斑。林鸟,留鸟,于西藏东南部、云南、华南及东南。
jīnchìquè
金翅雀
Grey-cappedGreenfinch
雀形目燕雀科金翅属
体小(13厘米)
又名金翅。具宽阔的*色翼斑。林鸟,留鸟,于全国东部。栖于灌丛、旷野、人工林、林园及林缘地带。
hēiwěilàzuǐquè
黑尾蜡嘴雀
Yellow-billedGrosbeak
雀形目燕雀科蜡嘴属
体型略大(17厘米)
*色的嘴硕大而端黑,雌鸟似雄鸟但头部黑色少。林鸟,繁殖于东北、华中及华东,至南方越冬。喜林地及果园,从不见于密林。
huītóuwú
灰头鹀
Black-facedBunting
雀形目燕雀科鹀属
体小(14厘米)
指名亚种繁殖期雄鸟头、颈背及喉灰,其他或头部多绿灰色,或上胸及喉*色。林鸟,繁殖于东北及中西部,越冬至南方。
卡粉学习交流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