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我对鸟儿有了一种特殊感情,以至于达到某种眷恋的地步。
凤头鸊鷉
为了拍鸟,不吃不喝,忍饥受冻也在所不惜,常常是天不亮就外出,日落了才归来,在外边一站就是八九个小时。
新手上路学拍鸟
事情还要从年说起。
那一年,我退休后来到北京。北京有个自然之友观鸟组,组长叫李强,他不断地组织观鸟活动。我跟着他们转了不少公园,什么天坛啊,鹫峰啊,颐和园啊,南海子啊,有的去了不止一次。除了城里的公园,我们还转了顺义、密云、怀柔、房山的湿地和河流,并先后专程去了河北的北戴河、湖南的洞庭湖、山东的*河口和河南的信阳、三门峡。
他们观鸟我拍鸟。他们观鸟很专业,鸟在很远处他们就能发现,他们发现了我就拍。当时我用的是尼康D的相机和18-的镜头,拍远处的鸟特别费劲,拍出来也不清晰,但我坚持拍。逐渐地,也了解了一些鸟类知识,认识了几十种鸟。
7年,我自己开车,拉着老伴,用9个月的时间,搞了一次“中国城乡万里行”,跑了16个省、市、自治区。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是见到了鸟,就拍。在浙江的普陀山,在福建的厦门,很多人对景点或寺庙感兴趣,可我和老伴却为了拍鸟而蹲在一个地方久久不愿离开。
一次拍摄亲鸟育雏让我惭愧
印象最深的,是在厦门拍鸟。
那是早上8点左右,我们正在厦门植物园里一座小桥边上看水中的黑螺,突然有只白头鹎,嘴里衔着一条绿色的小青虫,落在我头上不到3米远的小树枝上。只见它左瞧右看,老半天也不飞。按一般情况,不要说3米,就是30米,只要是见到人,它就会飞走,但今天是怎么回事呢?
老伴说,附近肯定有窝,它要回窝喂小鸟。好啊,如果能拍到鸟窝,再拍到窝中的小鸟,那该有多好啊。我们在附近的树上搜寻了半天,没见有窝。老伴说,你看看你身边的小树。我低头一看,在树冠下面繁密的枝叶里,果然有个比馒头大一点的小窝。
黑额凤鹛
我想看看里边的小鸟,就站起身来,去拨枝叶。正拨着,突然有只大的白头鹎喳喳地叫着,向我俯冲下来,好像是要啄我的脸,吓得我一个趔趄,差点摔倒。它看我手已离鸟巢,便站在我左边的树上愤怒地看着我。我不死心,再次伸手去拨鸟巢,它又一次俯冲下来,差一点啄到我的左手,接着又飞到我前方离我不到2米的小树枝上,眼睛狠狠地瞪着我,喳喳地叫个不停。看那样子,已经气得不得了。我一边安慰它:“别怕,别怕,别生气,我不会伤害你们。”一边嚓嚓嚓地连拍了多张照片。它见我还不走,就继续用眼睛瞪我,小嘴不停地嘟囔着。
老伴说:“看这鸟多厉害,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什么都不顾了!咱们还是走吧。”我们转身向前,走到一块大石头后边看着它,它也在注视着我们,硬是不走,待我们走远了,再回头看时,它才飞向远方的树林,大概是又去啄虫去了。
这一刻,我才真正认识了鸟。平时,它那嘹亮而又婉转的歌声让人陶醉,但关键时刻,它会这样刚烈,这样勇猛!它的爱子护子之心甚至强于我们人类!我为去寻找鸟巢惊到亲鸟感到惭愧,深感拍鸟人更要护鸟!
拍鸟“着魔”
拍鸟容易“发烧”,容易“着魔”。先是发现,接着是能拍到,再接着是拍好,拍清晰,拍完了静态的,还要拍动态的,“飞版”的,最后是还要拍出意境。哈哈,没完没了。从器材上来说,的头远远不够了,至少要的,的不够,还要的,的,或的加上个增距镜。变焦的头质感差些,最好是定焦的头。又要远摄,又要定焦,可就得加银子了,没有个五六万、七八万是不行的。
我“发烧”是从年初开始的。听朋友说,玉渊潭公园有只翠鸟,很多人在那里拍。我也想去看看,因为近距离的翠鸟我还没拍过。1月18日,在玉渊潭东门的一条小河里,我看到一只普通翠鸟,每隔四五十分钟就要飞来,先是蹲在树枝上观望,然后一个猛子扎到河里,“嗖”的一下,叼起小鱼就跑。
我在这里等了两个来小时,拍到了三次,但拍到的多是静态的,不理想,2月7日早上6点多,我天还没亮就出发,又一次来到玉渊潭。过了一会,陆陆续续地来了20多人。大家等啊等,小翠来了一次,没落杆就跑了,于是又等,一直等到下午2点半,也没见到小翠的影。在冰天雪地里站了七八个小时,没吃早饭,也没吃午饭,浑身快要冻透了。
2月8日,我第三次到玉渊潭,又呆了6个多小时,这一次运气不错,小翠来了四五次,让大家拍个够。我也终于收获了比较满意的小翠“玉照”。
以前观鸟拍到的片子大多是记录性的,这次近距离地拍到了可观的画面,兴趣上来了,一发而不可收拾。接着是去六渡拍红尾水鸲、拍旋壁雀,到颐和园拍凤头鹈,到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拍雉鸡,到南昌的郊区拍白鹭。旋壁雀的精巧灵动,凤头鹈的热恋情结,长尾雉鸡的谨小慎微,白鹭精心抚育小鸟的舔犊之情,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几年下来,我发现我已经拍了多种鸟,比较满意的也有五六十种了。
我的心得
★观鸟拍鸟,直接接触大自然,增长鸟类知识,增强生态和野生动物保护意识;
★在野外,天天呼吸的都是新鲜空气;
★一心只盯眼前鸟,两耳不闻烦心事,心里清静了许多;
★见到鸟在眼前表演时的那种激动和兴奋,是其他活动无法超越的
★拍鸟对人的体能和毅力、耐力都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白天拍鸟,晚上整理照片,生活更充实。
★这是我最重要的心得:
1.对于拍鸟人,尤其是初学拍摄,不懂鸟的习性时避免拍摄育雏,我就是因为当初不懂而没掌握分寸。一旦打扰了亲鸟的喂食,有些亲鸟会弃巢,造成雏鸟饿死。
2.不做隐蔽性的拍摄有时会给鸟招来天敌。
3.保持足够的距离,不惊扰到鸟觅食育雏和休息。我初期不懂鸟的习性,发现鸟巢后靠近鸟巢拍摄,打搅鸟喂食,对此感到惭愧。
*转载请注明作者与出处
探索自然的野趣和神奇之美,激发我们爱惜和保护之心
a
合作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