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中国鸟类观察
年第6期
02
讲述青岛观鸟人的故事
28篇来自协会会员的文章,讲述人与鸟的故事
03
青岛观鸟手册
详细介绍青岛的明星鸟种与观鸟地图
特别感谢
感谢鸟类观察编辑部,给青岛市观鸟协会一次展示自己、展示青岛鸟类的资源的平台。
Q
我们如何购买呢?
好消息!
请您在本文中留言并留下联系方式,协会将有专人与您联系,赠送此期鸟类观察刊物(邮费自理)。限本每人赠送1本,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以下转自《中国鸟类观察丨青岛鸟会专辑》原文年第六期青岛观鸟会专辑马上开印,大家久等了!(封面截图)
本期封面鸟种是扁嘴海雀,恐怕很多鸟友都比较陌生,而这正是青岛的“明星”!
(节选)
归来吧,扁嘴海雀!文/图薛琳每年春节过后,青岛的鸟人加上外地有所了解的鸟友都开始惦记一个小岛———大公岛。因为它是当前国内唯一确定的扁嘴海雀繁殖地。说起扁嘴海雀,和我们青岛的渊源那是非常的深!打开中国观鸟记录中心,你会看到这样的画面——在年以后,中国扁嘴海雀的记录,仅有江苏连云港的前三岛和青岛的大公岛。寿振*()首次报道扁嘴海雀就是在青岛沿岸繁殖。马金生(,)、刘岱基、王希明等()和崔志*()先后对扁嘴海雀繁殖、生态和迁徙做过初步的研究报道。目前国内的资料基本都来自这些前辈。虽然扁嘴海雀历史上都有几千只的数量,但是目前非常稀少,而且繁殖地也在大幅减少,朝连岛、千里岩、前三岛几乎再未发现。最新的观察,年1月25日,青岛大公岛附近仅仅记录到五只成鸟。扁嘴海雀,全长约25厘米。雌雄羽色相似,几乎是黑白两色。嘴短细,象牙白色;单只或成小群活动,频繁地在水面游泳和潜水,主要以海洋无脊椎动物和小鱼为食。扁嘴海雀飞行低且直,短距离后很快又落到海面;上岸时大致呈直立式,状如企鹅,是趋同进化的结果。这种鸟属于比较原始古老的鸟种,从基因证据上显示,起源于亚洲。不过,扁嘴海雀非常独特。“它们在太平洋中以十字交叉形迁徙,从而在拥有相似气候的地区之间移动。一些扁嘴海雀在加拿大西部繁殖,然后在返回加拿大之前在日本、中国和韩国的海洋中度过冬季。这是唯一已知的横穿北太平洋的鸟类。”来自加拿大渥太华国家野生动物研究中心的TonyGaston表示。在青岛,它们是冬天过来繁殖的。“据-年的观察,扁嘴海雀在青岛地区于10-11月迁来,在海岛附近的海面上营漂泊生活。1月中下旬开始到岛上营巢;2月中旬前后产卵,年产1窝,每窝2枚;3月底孵化,刚出壳的雏鸟全身披满绒羽,约经30个小时后离巢入海,5月中旬前后迁离。青岛环志的扁嘴海雀在前苏联远东千岛群岛回收过。”青岛环志站的崔志*()如此描述:“扁嘴海雀是早成鸟,幼鸟出壳后,会在30个小时左右离开巢穴,在成鸟的带领下进入大海。”大公岛对于扁嘴海雀来说,天敌很多:各种大鸥、猛禽……最大的伤害还是来自我们人类的捡拾鸟蛋、捕鱼的网……年,*海外海,渔民在捕鱼过程中拖上了追逐鱼群的多只扁嘴海雀。个别无人岛上外来物种的入侵,猫、鼠等,对陆地行走笨拙的海雀就是灾难。对于海雀的数量,无论国外有多少,我们都应当清醒地知道,国内太少了!如果再不加以保护,也许就很难在青岛再见到它们了。(目录页截图)
本期专辑居然有28篇文稿。请看本期责编韩京的“编者絮语”:在山东工作了十年,走访了一些山东城市,认识了一些山东鸟友,毫无疑问山东已经成为我的第二故乡。欣闻青岛鸟会专辑纳入出刊计划,主动请缨成为这一期的责编,即是义务也是责任。自认为对青岛鸟事有一些了解,但在约稿和组稿之后,仍然给了我耳目一新的感觉。鸟会成立时间虽然不长,鸟友们在各项活动中呈现出的水平和热情都充满能量。鸟会的成长也是大陆观鸟活动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希望这期专辑可以作为一个节点,待到若干年后我们再次打开这本专辑,回忆当年那些鸟、那些人、那些事的时候,还能始终秉持这份初心,看好青岛的飞鸟。将青岛市观鸟协会这些年的点点滴滴原原本本呈现出来,让大家更加全面了解青岛的鸟和鸟人鸟事,以此为荣并欣慰。著名的AF53,一只西伯利亚银鸥AF53,知道我在等你吗?(节选)
文/图:徐克阳
作为当地人,普遍称为“海鸥”的,其实是红嘴鸥,也是整个越冬期,青岛最多最常见的鸥。然而,作为我们鸟会年年最为期待的贵宾——AF53,这是一只西伯利亚银鸥!
在东亚的大鸥中,西伯利亚银鸥被研究得最多,有外国专家在蒙古国和俄罗斯常年做环志,因此经常可以看到带有翼标的个体。其中环志数量最多的是德国的研究者AndreasBuchheim,他常年在蒙古国和俄罗斯的贝加尔湖一带环志,青岛每年都能记录到几只他环志的蒙古银鸥。最值得一提的是编号为AF53的个体,它是年5月在贝加尔湖被环志的雌成鸟,从年冬天发现,连续六年到青岛过冬,并且总是在同一个地方出现——青岛极地海洋世界附近的海礁。因为环志的时候就是成鸟,那么推算它的年龄至少有16岁,这在鸥中算是比较长寿的个体了。在欧洲的记录中,银鸥最长寿命为34岁,*脚银鸥为19岁,北极鸥只有18岁。希望我们能在未来的更多冬天,还能看到她的身影。除了AF53,AK03和AK48也多次在青岛被记录到,这些个体的冬季羽色特征是我们识别大型银鸥的重要参考。
鸥的辨识是个很有趣很有争议的事情。作为普通鸟友,没有必要过多纠结。只要能辨识大鸥和小型鸥,辨识银鸥和黑尾鸥的差异,知道黑嘴鸥和遗鸥的区分,就可以满足观赏的需求了。
欢迎各位喜欢鸥的鸟友,来青岛和我们一起迎接AF53啊!
年3月18日在青岛拍摄到的AF53.
更多版面截图——再看一篇小文章——滑雪变寻鸟(节选)薛慧妍年2月16日星期日雪今天,老爸说带我出去滑雪。结果,上了车,不知不觉就开到了胶州湾,变成观鸟了。第一个地点的旁边是施工地,地上又湿又滑,踩得我们鞋上全是泥。我们来到泥泞里,老爸支着他的三脚架四处观望,看看有没有鸟。而我却在一旁玩雪,毫不关心有没有鸟。突然,老爸喊道:“贝贝快看,那边有一片鸭子,来,你上望远镜这儿看看。”被老爸这么一喊,我手里的雪都掉了,赶忙趴到望远镜上看看。果然,有一大群的鸭子游来游去,还时不时潜下水去捉什么,十分调皮可爱。只是用单筒望远镜要单眼看,太难受了。看来看去,我就要走了。但总不能什么都不留下就走吧,于是,我不小心踩了一坨狗shi。唉,终于离开了,这个地方可真让人印象深刻,坚决不来了。第二个地点么……没有第二个地点,我们是停停走走,断断续续,有鸟就停,没鸟就走。不过,老爸那笨拙的大相机好沉,让老爸很是费力。还有一个地点不让进,把道路封死了。我和老爸就下车走,往里面走了很远。老爸一眼就看到了一只鹰在抓海鸥,而我只是看到了两个黑点飞来飞去……老爸说:“你看,其实是只游隼,是海鸥在驱赶它啊。哇,水里有只反嘴鹬被打下去了啊!”“啊?哪只是海鸥,哪只是游隼?”说了一通,我还是没看出哪只是鸥,哪只是隼。风刮得很冷,雪飘得很快,我和老爸的手都僵硬了,但老爸仍然端着相机在拍鸟,精神可嘉啊。尤其是拍那一大群飞来飞去的反嘴鹬。往回走的路上,老爸一个劲地给我讲为什么叫反嘴鹬,吃啥喝啥,那只落单的肯定会被游隼吃掉……嘴向上反着肯定就叫反嘴鹬了,好理解!其余的,我还真记不住,白讲了!老爸饿了,还好细心的妈妈为我们准备了小面包、小饼干和牛奶,我们一上车就狼吞虎咽,风卷残云。补充完能量后,我们继续驶向前方。哦,是像公园一样的白泥地湿地,在这里,我们发现了翘鼻麻鸭、黑嘴鸥、红嘴鸥……。……我回家的时候在想一件事,这世上的所有鸟儿都那么的可爱,它们生来就属于天际。为何会有人要杀死它们,或剥夺它们的自由,剥夺它们与生俱来的能力,让它们困在狭窄的笼子里,被人玩弄于股掌,最后望着蓝天悲哀地死去……每每看到笼子里的小鸟时,我都有一种想把它放飞的冲动。看着时针指向了十点半,终于完成了老爸布置的观鸟日记和绘画。下次去观鸟,请提前征求一下我的意见,好吗?我要睡觉了。反嘴鹬画作者:薛慧妍本期最后是特色鸟讯,详情请待出刊。所有文章节选与版面截图,以正式刊出为准。如需修改寄送地址请在公号下方留言。赞助阅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