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觉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而在自然界中,几乎所有的动物同样离不开适当的睡眠。
不同的物种对于睡眠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婴儿的睡眠时长可达17小时,成年人则只需要7-9小时。
三趾树懒每天睡16个小时,两只树懒稍微久一点,睡16.4个小时,其他比较能睡的还有小棕蝠(19.9小时)、北美负鼠(19.4小时)等。
相比之下,一些大型陆生哺乳动物睡眠时间并不长,大象每天平均睡两个小时,牛和马睡3-4个小时。
尽管伴随着被天敌偷袭的风险,动物们还是要睡觉的,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睡眠的无可替代性。
不过,在所有动物中,鸟类的睡眠可能会比较特殊,尤其是每年都要进行长距离迁徙的候鸟。
迁徙中的鸟类需要日夜不断的飞行,因为它们的目的地可能相当遥远,如果晚点的话后续的活动都会被打乱。
以常见的燕子为例,大约在9、10月,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燕子会开始迁徙,前往热带地区过冬,空间跨度可达上千公里。
一些候鸟的迁徙飞行长达几个月,而在中途补给的次数却屈指可数,那么它们是怎样睡觉的呢?
*舰鸟边飞边睡
为了研究候鸟的睡眠,科学家对*舰年进行了为期十天的跟踪调查,这是一种很典型的大型候鸟。
科学家在*舰鸟的头部安装了脑电图检测装备,以记录它们在长途飞行过程中大脑的电波活动。
最后的结果是,*舰鸟可以一边飞行一边睡觉,这比我们躺着睡或其他动物的站着睡强太多了!
研究人员发现,*舰鸟在飞行中会适度地“小睡”,这种小睡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持续10秒的快速眼动睡眠(REM)。
快速动眼睡眠即快速动眼期,也就是我们睡觉做梦转动眼球的时候,哺乳动物的REM通常持续几分钟。
*舰鸟的第二种睡眠是单半球慢波睡眠,慢波睡眠简单来说就是深度睡眠,这时候眼球并不转动。
单半球慢波睡眠意味着*舰鸟只把大脑的一半用于睡眠,而另一半则保持清醒,相应地,它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显然,这样做是为了保持对捕食者或其他威胁的警惕,有一些鸟类即使在不迁徙的时候也经常这样睡觉。
另外,研究人员发现*舰鸟是可以调节自己的睡眠时间的,它们的飞行途中只花3%的时间睡觉,而一旦到达目的地就开始“疯狂补觉”!
大多数则中途休息
到目前为止,*舰鸟是人们发现的唯一一种边飞边睡的鸟类,而大多的候鸟则会在飞行中途进食休息。
以园林莺为例,它们在夏季的欧洲以及西伯利亚等地繁殖,在天气变冷之前,就会飞到公里外的撒哈拉沙漠以南。
为了成功抵达目的地,园林莺偶尔会在中途的“补给站”休息,而地中海沿岸就是补给站之一。
研究人员特意在地中海沿岸观察这些小鸟,他们发现,园林莺的睡眠策略取决于它们的疲劳程度。
很累的鸟儿会在灌木丛中睡觉,并且把头塞进翅膀里,这是为了防止热量散失,此时它们的大脑是完全用于睡眠的。
精力较好的鸟儿则不会把头藏起来,它们时刻保持着对周围环境的警惕,尽管这样会消耗更多的能量。
结合*舰鸟来看,对睡眠的“取舍”因鸟类的不同而表现出差异,有些牺牲了几乎所有的睡眠来躲避天敌,有些则冒着一定的风险偷空睡觉。
高山雨燕很特殊
虽然许多鸟类是能睡则睡,不能睡睁一只眼也要睡,总之必须休息,但高山雨燕却表现的相当另类。
这种鸟类可以连续飞行大约天,并且没有任何明显证据表明它们在睡觉,当然,包括脑电波检测。
有科学家认为高山雨燕在有段时间中活动会减少,这可能是与一种与睡眠类似的行为,但这一观点还不能确定。
高山雨燕真的可以这么长时间不睡觉吗?它们可以控制自己的睡眠?还真有可能,自然界中就有例子。
比如海豚和虎鲸可以在不睡觉的情况下活跃90天,并且能在出生后天内大幅减少睡眠时间。
还有矶鹬,它们也能在繁殖季中保持数周的清醒状态,特别是,这些动物在缺少睡眠的情况下机体的性能并不受影响。
如此长时间的飞行,除了睡眠外,吃饭问题也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