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书香致远似师非师,似课非课读做一
TUhjnbcbe - 2021/7/26 8:20:00

于永正老师说他的为师之道就是“是师非师,是课非课”。是就是,不是就不是,怎么还可以似是而非呢?

大家永远是大家,著名画家齐白石先生作画就求的是“在似与非似之间”。不似,画牛像马,画樱桃像苹果,叫欺世;全似,画人把每根头发都描出来,就不叫艺术。正如白石老人作画一样,于永正老师的为师之道也在“似与非似之间”,这便有了“是师非师,是课非课”,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于老师是怎么做的。

一、不像老师像儿童

老师是什么样?

“背着手,绷着脸,不苟言笑,开口则‘应当如何如何’,闭口则‘不准这样那样’。老师总以长者、教者自居,总是什么隔着讲桌和学生讲话’,无形中,师生间总有一层隔阂。”

是不是特别形象,而在这样的老师的教导下,我们的学生也太像学生了“循规蹈矩,整齐划一,真是‘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这是千百年来中国人一直信奉“天地君亲师”,把师生关系定格为“长辈”与“晚辈”的关系。这里是非常触动我的,因为我一直觉得把学生亲切地称之为“孩子”,便是在心理上走进他们,而于老师的一句“至今,有些老师还喜欢称学生为‘孩子’就是一个证明”刺激到了我,他说,一口一个“孩子”地叫,关系的错位会让学生产生距离感。

不称“孩子”,那叫什么呢?

于老师说“师生之间是‘同学’关系,是朋友关系,是平等的。”所以,他称低年级的学生为“小朋友”(那他就是他们的大朋友),称高年级的学生为“同学”(即他们一起学习),这样放下架子,不以长者自居,蹲下来看学生,实现“平等对话”。

除此之外,还要理解学生,“好动、好问、好说是儿童的天性”,“坚信,只有差别,没有差生!”,要尊重差异,思想上捋清了,心态上才能平和,也就有更多的时间去跟他们做朋友。

小学老师应该是长不大的儿童,要始终保有一颗童心,以童心润童心,在自己童心未泯的同时,也给了学生快乐有趣的童年,就像于老师,走下讲坛,走到学生中间,和学生打成一片,与学生平等相处,真正成为学生的大朋友。

二、不像上课像游戏

上课是什么样?

“学生正襟危坐,专心听讲;老师表情肃然,大讲特讲……”

显然,这样的课堂是没有生机的课堂,是乏味的、枯燥的,没有生命力的,也是正在被我们所摒弃的。那么在新课改的当下,有一些东西是不变的,即便现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小组合作项目式学习,也离不开老师把课上得有意思。

是的,“‘不要太像上课’,老师在课堂上少些包办、限制和理性,多些自主、引导和情趣。”

于老师的课堂教学就比较生活化、游戏化。在执教《翠鸟》的一个教学片段时,他摇身变为世界绿色和平组织的一个成员,把学生们当成翠鸟去采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在采访问题的层层递进中让学生掌握并深度思考文章;在执教《狐狸和乌鸦》的一个教学片段时,他和学生分角色扮演,他扮演狐狸,形象生动地演活了狐狸,让学生们的哈哈大笑中掌握了狐狸的形象及课文的内涵;在执教《草》的最后一个环节,让孩子回家把这篇文章背给家长,此时的他又化身为家长(妈妈、哥哥、奶奶),形象地演绎了各种角色的反应,训练了学生的理解和沟通能力。

虽然只列举了三个片段,但是生动的对话让画面感十足,这些大量的鲜活的东西就存在在于老师的课堂中,语言生活化、口语化,让表达浅显而生动。正如于老师所说“教学设计力求新颖,并不断变化形式,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语文,就是听、说、读、写。”

你看,把握住课程的核心要素,然后用孩子们可以接受的方式,创新地带着他们去做、去玩、去发现,就像数学里的用手臂测量、用脚步测量,像科学里的去树下听树的“心跳”、养些蚕去观察它的变化,像语文里的用穿越的方式情景再现学古文、演经典……太多太多了,只要记住用真情换真情,用行动推行动,必然可以看到孩子们对所教学科的真爱及探索的乐趣。

三、把课上得有意思

于老师说:“把课上好,是老师的最重要的‘看家本领’。”而他也将“上好课,把课上得有意思”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

说实话,看了这本书都有一种想要教语文的冲动,觉得跟着于老师学教语文太幸福了,那些于老师的学生们真是更加幸福了,如果当时能遇到于老师这样的语文老师,我想我可能会更加优秀。

于老师用了整整两章90页的篇幅来写“把课上得有意思”,而这种学生最喜欢的“好课”,是老师的学生观、教学观、课程观、审美情趣、道德修养、艺术修养、知识能力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可以说,课即师,师即课。

于老师从阅读教学、写字教学、朗读教学、口语交际、词语教学、作文教学等方面出示自己的实际教学案例进行示范说明,可以说每个案例都那么引人入胜,用激励促成长,这些教学对话、教学智慧成就了一个个学生,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有所收获,这样的师生关系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吗?也建议各位语文老师可以去读一读,你一定会感谢于老师的点拨的。

所以说,要让学生真的喜欢上一门学科,真的爱上你这个老师,你就得练习本领,最好是七十二般武艺样样都会,更得会“观心术”,读懂儿童,然后才能用他的语言跟他交流,用他的方式促他成长,让课堂轻松、有意思,让学生真正成长为他想成为的样子。

看于老师的课堂,反思自己的课堂,轻松的氛围是有了,但是太轻松了以至于有时有些把控不住。总的来说,还是自己的综合能力有所欠缺,急需加强学习各种本领,而学习的关键在实践和反思,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修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以围绕学生的正成长为主,

1
查看完整版本: 书香致远似师非师,似课非课读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