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环保行动警民合力,3只可爱的猫头鹰幼
TUhjnbcbe - 2021/8/1 19:57:00

潼潼君有话说

5月24日6时20分,梓潼县许州镇村民在农田里劳动时先后发现了3只猫头鹰幼鸟,为了第一时间救助它们,村民立即拨打“”报警。

县公安局许州镇派出所指导员*伟告诉潼潼君:“接到报警以后,许州派出所及时开展处置,并与梓潼县自然资源局取得联系,将三只幼小的猫头鹰送至自然资源局进行及时救护。”

随后,县自然资源局工作人员、民警对3只猫头鹰幼鸟做了初步检查,检查显示这3只幼鸟非常健康,身上没有受伤。

县自然资源局工作人员王玉兰告诉潼潼君:“现在三只猫头鹰已经由专人专车送到了绵阳市,在富乐山动物园进行救治,把它们养大之后再放归自然,让它们自由成长。”

据潼潼君了解,猫头鹰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主要以鼠类、甲虫、蝗虫等为食,自然资源部门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如果人们在自然环境下见到猫头鹰,尽量不要去扰乱它正常的生存状态,如果捡到受伤无法自然生存的,应尽快报警,联系移交当地自然资源部门进行恰当处理。

潼潼君小科普

.........................................

鸮形目(Strigiformes)中的鸟被叫做猫头鹰,总数超过余种。在除南极洲以外所有的大洲都有分布。大部分的种为夜行性肉食性动物,食物以鼠类为主,也吃昆虫、小鸟、蜥蜴、鱼等动物。

该目鸟类头宽大,嘴短而粗壮前端成钩状,头部正面的羽毛排列成面盘,部分种类具有耳状羽毛。双目的分布,面盘和耳羽使本目鸟类的头部与猫极其相似,故俗称猫头鹰。别名神猫鹰。

猫头鹰别名“鸮”,因其面貌似猫,人们一般称它们为“猫头鹰”。猫头鹰喜欢白天躲在树叶间睡觉,等到夜幕降临出觅食,是森林里的捕鼠专家。由于猫头鹰的眼睛长在头部前方,不像别的鸟那样长在两边,因此它们想全方位观察四周情况时,只能不停地转动脑袋。

猫头鹰眼周的羽毛呈辐射状,细羽的排列形成脸盘,面形似猫,因此得名为猫头鹰。它周身羽毛大多为褐色,散缀细斑,稠密而松软,飞行时无声。猫头鹰的雌鸟体形一般较雄鸟为大。头大而宽,嘴短,侧扁而强壮,先端钩曲,嘴基没有蜡膜,而且多被硬羽所掩盖。与很多肉食动物一样,猫头鹰的眼睛位于面部的正前方,这让它们在捕猎过程中拥有出色的深度感知能力,尤其是在光线暗淡的环境下。

有意思的是,大大的眼睛被固定在猫头鹰的眼窝里,根本无法转动,所以猫头鹰要不停地转动它的脑袋。它们还有一个转动灵活的脖子,使脸能转向后方,由于特殊的颈椎结构,头的活动范围为°。左右耳不对称,左耳道明显比右耳道宽阔,且左耳有发达的耳鼓。大部分还生有一簇耳羽,形成像人一样的耳廓。听觉神经很发达。一个体重只有克的仓鸮约有9.5万个听觉神经细胞,而体重克左右的乌鸦却只有2.7万个。

猫头鹰大多栖息于树上,部分种类栖息于岩石间和草地上。

猫头鹰绝大多数是夜行性动物,昼伏夜出,白天隐匿于树丛岩穴或屋檐中不易见到,但也有部分种类如斑头鸺鹠"xiūliú"、纵纹腹小鸮和雕鸮等白天亦不安寂寞,常外出活动;一贯夜行的种类,一旦在白天活动,常飞行颠簸不定犹如醉酒。

猫头鹰的食物以鼠类为主,也吃昆虫、小鸟、蜥蜴、鱼等动物。它们都有吐“食丸”的习性,其素囔具有消化能力,食物常常整吞下去,并将食物中不能消化的骨骼、羽毛、毛发、几丁质等残物渣滓集成小团,经过食道和口腔吐出,叫食丸,也叫唾余。

猫头鹰一旦判断出猎物的方位,便迅速出击。猫头鹰的羽毛非常柔软,翅膀羽毛上有天鹅绒般密生的羽绒,因而猫头鹰飞行时产生的声波频率小于1千赫,而一般哺乳动物耳朵是感觉不到那么低的频率的。这样无声的出击使猫头鹰的进攻更有“闪电战”的效果。

据研究,猫头鹰在扑击猎物时,它的听觉仍起定位作用。它能根据猎物移动时产生的响动,不断调整扑击方向,最后出爪,一举奏效。

猫头鹰是色盲,也是唯一不能分辨颜色的鸟类,除了某些过惯了夜生活的鸟类,如猫头鹰等,因为视网膜中没有锥状细胞,无法辨认色彩以外,许多飞禽都有色彩感觉。乌鸦在高空飞行需要找到降落的地方,颜色会帮助它们判断距离和形状,它们就能够抓住空中飞的虫子,在树枝上轻轻降落。鸟类的辨色能力也有利于它们寻找配偶。试想,雄鸟常用艳丽的羽毛吸引异性,如果它们感受不到颜色,那雄鸟还有什么魅力呢?

记者:彭彬胡莎莎

编辑:田野责编:陈仁康编审:林忠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环保行动警民合力,3只可爱的猫头鹰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