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的清晨,迎着初夏的阳光,我和女儿如约来到天坛参加中国观鸟会(全称: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观鸟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城市绿岛观鸟行公益活动。从去年夏天开始,女儿在她的朋友的影响下成为了一名观鸟爱好者,不过我们之前都是自己观鸟,缺乏专业老师的指导,而这次能有幸参加有老师带队的观鸟活动是一次不可多得的学习观鸟的好机会。女儿在以前翻阅鸟类书籍的时候就知道了5月份在天坛公园有蓝歌鸲出现的记录,这也是她来天坛公园观鸟的另一个强大动力。
到了集合地点,领队老师早已等候在那里,并且已经架好了观鸟用的单筒望远镜,指导早到的鸟友观看天空高飞的雨燕,并给我们耐心讲解了雨燕的习性。不一会儿鸟友们就都到齐了,上至头发花白的长者,下至年幼的学龄前儿童,年龄跨度非常广,但是观鸟的热情都是同样的高涨。指导老师和领队老师都是经验丰富又专业的观鸟爱好者,边走边给我们科普鸟类以及观鸟的常识。
天坛公园面积很大,绿植丰富,有很多参天的古树,是林鸟喜爱的场所。我们最先看到了常见的珠颈斑鸠,女儿以前区分山斑鸠和珠颈斑鸠的方法是看颈部,这次又和领队老师学了一招:看它们飞起时尾部的羽毛,山斑鸠尾次端部白色的羽毛是连在一起的,而珠颈斑鸠的是断开的,用“山连着山”去记最容易了,女儿听后觉得受益匪浅。
我们一路前行,不时传来乌鸫动听的鸣唱,在两侧高大的杨树上陆续发现了大斑啄木鸟和八哥。八哥很淡定,面对我们这些围观者丝毫没有躲藏的意思,让我们看了个够,老师顺便给我们讲了八哥在外形上和乌鸫的主要差别。
八哥
最近貌似是红喉姬鶲的高频亮相时间,指导老师从飞行行为上一下子就锁定了红喉姬鶲,而这种鸟在后续我们的观鸟行进中又见到了很多次。老师还通过声音辨别出了附近的树上有*眉柳莺,可惜它们都躲在茂密的树冠里,我们无缘得见。
在领队老师和指导老师介绍下,我们得知天坛有一个著名的鸟点——苗圃,女儿很期待地问指导老师我们在那里有没有可能见到蓝歌鸲,指导老师说不能保证,但是有可能。我们满怀期待,朝着苗圃方向前进,路上还见到了啄食树叶的黑尾蜡嘴雀和在草地觅食的小鹀。
黑尾蜡嘴雀
到达目的地苗圃后,我们远远地看到有几个观鸟爱好者正聚精会神地盯着远处的一棵树,我们悄悄地靠近,举起望远镜,发现在树枝上伫立着的那只小鸟正是我们心心念的蓝歌鸲,女儿难掩激动的心情,朝我开心的笑着,我们不敢发出任何声音,生怕惊扰了此时此刻大家的“宠儿”,它的背部羽毛呈深蓝色,很有光泽,腹部是白色的,它静静地站一枝伸出来的树枝上,那侧影真是美极了。它在那里停留了很久,似乎是有意让我们看个过瘾。
蓝歌鸲
观赏到了美丽的蓝歌鸲后,女儿表示这次观鸟活动太值了。然而后面还有惊喜等着我们,我们随后跟随老师又在附近的灌木丛中看到了同样不容易见到的红喉歌鸲,它与红喉姬鶲最相似的地方就是喉部都是红色的,而红喉歌鸲的红色更艳丽一些。它仿佛在和我们捉迷藏,在灌木丛中来回穿梭,引得我们跟着东奔西跑,甚是调皮。
观鸟集体活动结束后我们又跟随老师们来到了“魔术林”,几番等待之后,终于看到了少见的栗鹀,在我所见到的几种鹀中,栗鹀是最漂亮的,它的体型稍大一些,上体羽毛呈一种棕色到暗红渐变的效果,而下体是灰色过渡到*色。
栗鹀
这次天坛观鸟之行我们母女收获颇丰,除了观察到了好几种新的鸟种之外,还和领队以及指导老师学到了如何观鸟的一些常识和经验,比如根据鸟的声音辩别鸟,或者通过鸟的飞行方式识别鸟种等等,而作为观鸟爱好者,最重要的一点是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多学习,多观察,多聆听。非常感谢热衷公益事业的领队老师和指导老师,有了他们的无私付出,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观鸟爱鸟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