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王华星统编教材三上习作单元教学解读与建议
TUhjnbcbe - 2021/8/11 8:18:00
从发现、尝试到综合运用(二)——统编教材三上第五单元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

文/王华星

(教材解读见今日“祖庆说”第一条)

教学建议一整体架构,循序渐进

本单元编排的各项内容,环环相扣,集中指向核心习作能力的习得。本单元的教学,一定要跳出传统的习作教学思维定式,首先认识到跟阅读单元的习作教学要求不同,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这条主线,将上述各项学习材料作为一个整体开展教学,带领学生经历“从发现、尝试,再到综合运用”的完整过程,做到前后贯通,彼此呼应,拾级而上。单元总体教学思路如下图所示:

两篇精读课文《搭船的鸟》和《金色的草地》的教学,重在观察和表达方法的发现与获取,凸显“阅读铺路,读中学写”之理念。

接着通过“交流平台”的讨论、交流,整理归纳出“留心周围的事物,我们就会有新的发现”“细致的观察可以让我们对事物有更多更深的了解”两个习作要素。

再通过“初试身手”尝试写一写生活中观察的小片段,练习把留心观察到的新发现写出来。

然后借助两篇贴近儿童生活的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学习怎样把观察所得写成一篇文章。要让学生有所启发:通过几件事情来写某一事物的特点是一种写法;分别写某一事物的几个方面也是一种写法,供学生借鉴。

最后,在单元习作《我眼中的缤纷世界》中综合运用本单元学习所得,学写自己的观察所得。

二文本引路,学习观察

心理学家把观察力称之为“智慧的门户”。没有观察获得的大量感性材料,思维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习作也就无从谈起。因此,统编教材将“观察”作为首个习作单元的训练主题。我们要用好教材,尤其是挖掘和利用好教材文本资源,让学生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良好习惯,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

从观察对象而言,本单元的选文涵盖了动物(翠鸟、小狗等)、植物(蒲公英、杨梅等)和场景(翠鸟捕鱼等)。从观察方法而言,包含了静态观察法(如翠鸟外形)、动态观察法(如翠鸟捕鱼)、时序观察法(如草地颜色的变化)、多角度多感官观察法(如杨梅、芒果的色形味)等。

比如《搭船的鸟》第四自然段描写翠鸟捕鱼的画面,是训练动态观察与动作描写的最佳范本。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体会翠鸟捕鱼动作的迅速,更要学习作者观察与描写连续动作的方法。

1.谈话激趣,观看视频

小作者浮想联翩的时候,一件有趣的事情发生了——(播放翠鸟捕鱼视频,学生观看)

2.尝试口述,引入文本

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翠鸟捕鱼的过程,你会选择什么词语呢?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翠鸟捕鱼的画面吗?课文又是如何描述的呢?请打开课本读一读吧!

3.圈画动词,探究方法

作者是怎样将翠鸟捕鱼、吃鱼的过程写得细致传神的呢?学生圈画并交流表示动作的词语,教师相机板书(冲—飞—衔—站—吞)。

你们能用这些词语将翠鸟捕鱼的过程完整地说一说吗?学生用上五个表示动作的词复述。

我们身边的事物,很多都是运动变化之中。如何把这样复杂多变而又转瞬即逝的连续动作描述清楚呢?作者给我们做出了示范。你能说说作者是怎么做到的吗?

要点: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用“动作分解法”来描述,就是把连续的几个动作一一分解开,选择合适的动词把每一个动作写清楚,然后再将分解的动作连接起来。

4.观察描述,迁移运用

老师表演一个连续动作,让学生仔细观察,记录动作,再用上连续动词口头描述。

三读写迁移,优化表达

观察是表达的基础,但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要把观察中的发现写清楚,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在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学情,有的放矢,帮助学生提升习作质量,树立习作自信心。

“初试身手”是了解学情基础的最佳时机。教师要重视学生在这一环节呈现出来的习作素材,直面学生的真问题、真困难,为他们对症下药、指点迷津。一方面,我们要上好“精读课文”,在课文中发现表达的秘妙;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充分发挥“习作例文”的作用,让学生习作有法可依。

精读课文的选编是和本单元习作主题紧密关联的,课文就是习作的范例。

比如《搭船的鸟》除了“翠鸟捕鱼”场景极具训练价值之外,第二自然段描写翠鸟外形和第三自然段连续发问的语段,也是指导学生模仿借鉴,优化习作品质的好资源。

教学第二自然段,可以在接触文本之前,通过对翠鸟图像的观察让学生从直观上感受其色彩之美,并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再与课文对照,发现文本描写的精妙。

教学第三自然段,可以引导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展开遐想,并用一两句话完整地表达出来,再将几个学生的遐想连起来说一段完整的话,以体会连续发问带来的冲击力与表达效果。

编排习作例文的最大意义,在于提供示范,突破习作难点。面对学生习作普遍存在“写不长”的困难,可向例文学习“提出问题”“大胆猜想”两大表达技巧。

如《我家的小狗》写小狗和火车赛跑,小狗跑不过火车时的叫声,作者就提出疑问,并进行了推测;《我爱故乡的杨梅》写杨梅酸中带甜的原因,作者就做出了自己的分析,也是写想法。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

1
查看完整版本: 王华星统编教材三上习作单元教学解读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