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学习深度发生”
翠盖如伞绿映红,乡村课堂趣味浓。
为加强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学习和使用工作,深入推进教学改革,进一步发挥名师示范与引领作用,切实提高教师专业素养,6月10日,淮安市邵*名师工作室走进淮安市*集九年制学校开展主题研修活动。淮安市洪泽区教师发展中心学科教研员赵一民主任,邵*名师工作室成员,活动承办校的集团学校校长、骨干教师、全体语文教师,以及区内外其他兄弟学校对本次活动感兴趣的教师等共60余人如约而至。大家齐聚一堂,围绕“让语文学习深度发生”主题,共议阅读教学改革之举措。
本次培训共分四个环节:课堂展示、课例研讨、专家评课、主题研讨、专题讲座。
01
课堂展示
精彩课堂
上午第一节课,为我们献课的是淮安市*集九年制学校教导处副主任、区优秀教师季宁飞,教学课题为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季老师以读代讲,引导学生有梯度地读、思、议,在文本语言的学习中发现美、感悟美。教学结尾她鼓励学生们拿起笔,仿照课文一、二自然段,任选一个季节,用几句话写一写自己认为的季节最美在哪里,读写结合,言意兼得。
激趣导入
巧识妙记
第二节献课的是淮安市万集小学、区骨干教师、邵*名师工作室成员夏露,授课内容为《搭船的鸟》。课堂中,夏老师突出“趣”字,夯实识字教学,通过小组合作识字,营造开放的学习氛围,完全放手让学生们自己读、说、想、演;学文阶段,她创设语境,让学生亲身经历,理解、感悟课文内容,体会翠鸟的美丽,神奇,以及人与动物间关系呈现了一堂充满活力的语文课。看图识记
精彩导入
第三节,献课的老师为淮安市洪泽湖实验小学、邵*名师工作室成员张银,课题为《爬山虎的脚》。张老师从学生熟知的老虎引出“爬山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初读课文之后,张老师借助学习单,和学生一起学习第三自然段,首先通过抓关键词,明晰爬山虎的的脚的位置、形状、颜色,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图片,选择正确的爬山虎脚的图片,陈述自己选择的理由。在教学爬山虎的脚是如何爬的时候,张老师通过小组合作的安排,让学生去动手操作,将文本的动词直观具体化,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受作者的连续观察、细致观察。
02
课例研讨,相击生辉
课例研讨环节,首先由三位上课老师分别说课和自我评课,各人将自己的教学设计理念、各环节设计意图以及教学反思等向与会者进行了简要的汇报。
《四季之美》的作者清少纳言心性敏感,对外界事物感受力强,同时又充满女性的宽厚慈爱,因此,到了她的笔下,她选择了与春夏秋冬四季相对应的,她认为最美的四个时刻:黎明、夜晚、*昏、早晨来咏唱。
教学时,我从以下两个方面突破教学重难点
一、以读带讲,促使学生感悟
要求学生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并且思考:本段主要写了什么景象?找出描写颜色的词语,用横线画出来。然后,同桌互相讨论,怎样才能读出春之美?最后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常言道: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让学生充分读,在文本中发现美、感悟美。
二、深入挖掘教材,将课本知识延伸到课外
新课程要求,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在教学最后一个环节,我结合新课标设计了一个小练笔:“善于捕捉并描写一些细节的有趣的景象,都是淡淡的几笔,表达一种微妙的情怀,十分耐读。同学们拿起笔,你认为一年四季最美在哪里,请你仿照课文一、二自然段,任选一个季节,用几句话写一写。”练笔环节,引导学生留意生活中的美。
1.紧扣课后练习题,突出单元主题
本单元是一个全新的单元类型,本单元的精读课文不同于常规单元,是专门指向习作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体会“观察的细致”带来的好处,初步了解观察的方法。本堂课,我以课后练习题的第一题为教学切入点,让学生聚焦作者描写翠鸟语句,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一句话里写了这么多个信息,这也是细致的描写。
2.营造开放学习氛围,注重写作指导
教学时,我就抓住了读写结合点——翠鸟外形进行教学。首先是由课文内容中总结出事物外形的观察方法;接着,让学生抓住特点和按照整体到部分的方法模仿其写作方法和语言表达方式进行口头表达,学生表达前老师先出示了同学们熟悉的小动物图片以及视频,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表达热情。从理解课文内容总结出观察动态的方法,接着让学生运用抓动作变化的方法进行观察常见动态口头表达训练。
《爬山虎的脚》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文中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是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向上爬的。从而启发人们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本单元的课文也都是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的。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因此教学时,我准备采用以下三种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法: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读中体会爬山虎脚的特点。
情境教学法:用声情并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画面图片,拉近学生和文章的距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感知。
自主合作探究法:学生之间相互启发、补充,实现思维碰撞,在讨论中了解爬山虎脚的形状,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向上爬的。学生具体的学法是朗读,讨论,勾画圈点批注,抓重点词句品、读、悟,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为了更好的上好这一课,我还准备了视频录像、图片等相关课件。这样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充分享受了语言美,音乐美,画面美,让学生体会到上了语文课就是美的享受!
教师评课
接着,与会教师分别对观摩的三节课进行主题研讨,大家紧紧围绕“让语文学习深度发生”主题,深入思考、积极发言,石本无火,相击生辉。在一次次语言和思想的碰撞的中,大家对如何让语文学习真实发生、深度发生达成了一些共识。
03
专家评课,拨开云雾
专家评课环节,淮安市高良涧小学校长、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区兼职教研员朱先云首先就三节课中的亮点以及美中不足之处,和与会者进行了深入交流,引起与会教师的共鸣。
接着区教师发展中心赵一民主任以《抓梯度,提素养》为题做业务指导,她结合三节展示课强调,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段要求、文本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展开教学,呈现出教学的梯度、深度和效度,同时对三节课的不足也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04
专题讲座,深入浅出
下午的专题讲座环节,首先,淮安市洪泽湖实验小学副校长、区语文学科带头人侍海以《探寻语文教学的生长点》为题进行讲解。侍校长结合随堂听课中发现的一些课例,指出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新的知识与能力生长点,做到有联系、有挑战、有深度,杜绝标签式,要在扎实有效的引导中培养学生的文与言的品鉴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接着,江苏省特级教师、淮安市第一批“教育名师工作室”领衔人邵*以《将语言学习引向深入》为题,从“将语言学习引向深入”的意蕴、意义及实践等三个方面,结合丰富而鲜活的课例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为与会教师今后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学习何实践指明了思路。
讲座末尾,邵老师还勉励大家:教育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教学亦然。课堂教学是技术,也是艺术。一堂好课本身就是美的创造,希望广大青年教师静下心来,磨课,改课,在语文课堂中寻觅自己的“诗和远方”!
“充电一生催紫李,清风两袖育金梁。课堂快乐花儿喜,硕果垂枝酿玉浆”。此次主题研修活动为与会教师提供了学习新理念,交流新经验的机会,进一步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较好地了实现了名师引领、示范、辐射的作用。
END图文
李所安
排版
张银
审核
邵*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