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写作论语统编教材教科书随文练笔的编排
TUhjnbcbe - 2021/8/12 14:35:00

统编教材教科书随文练笔的

编排特点和教学策略

喻银华(浙江杭州富阳区春江中心小学)

傅登顺(浙江杭州建德市新安江第一小学)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以下简称:教科书)在“阅读与表达均衡推进”的理念引领下,加大了习作内容的比重,首先是从三年级开始每册设置一个习作专题单元,其次随文练笔在种类与数量有所增加,训练点更小,练习的针对性更强。为此,厘清教科书随文练笔的编排特点与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把教材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是必然选择。

一、随文练笔的编排特点分析

随文练笔是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版)》“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的提出,应运而生的一种语文课堂形式。实践证明,尤其是教科书对随文练笔,无论在数量上、类型上、针对性上和练习点上都着了充实与调整,使随文练笔进一步契合“阅读与表达均衡推进”的教学理念。随文练笔不仅改善了课堂教学结构,促进读写的深度结合而提高课堂教学相率。随文练笔,不仅已经成为当下阅读教学设计的“标配”和评价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并且为攻破习作教学这个历史性难题找到了新的突破口。笔者把教科书中的随文练笔分为三类。

1.课后习题练笔

教科书课文后习题中,安排针对课文阅读理解的练笔题,为了与课文习题中的“小练笔”加以区别,称之为“习题练笔题”。如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美丽的小兴安岭》文后的习题练习题是“你的家乡哪个季节最美?写一段话和同学交流”。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安排这类随文练笔题,全套教材安排了11次,其中三年级3次,四年级3次,五年级2次,六年级3次。从类型上分由句式仿写、内容仿写、生活仿写、文体改写、体悟仿写。如,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一只窝囊的大老虎》的习题练笔题是:排练时的情形,“我”记忆很深刻,而表演时“到底怎么演完的,我一点儿也记不起来。”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写下来和同学交流。从题型目标指向主要促进阅读的深度理解,也就是要求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由内容理解转向对表达的理解,也就是通常说的以写促读,促进深度理解。使学生进一步明白,为什么是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样写更能表达出怎样的情感与意图。通过学生练笔与课文相比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练笔的兴趣和要求。习题练笔题的要求相对比较高的,在11次的练笔题中有7次是习题中的“选做”题,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注重引导和启发,克服学生畏难情绪,不折不扣的带领学生完成这类练习。

2.课后“小练笔”

教科书在课文习题中新增设了“小练笔”,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全套教材安排了19次,其中三年级6次,四年级5次,五年级4次,六年级4次。“小练笔”的目的是促进读写结合,由读学写,除了让学生向课文学习表达,培养学生随时随处提笔写作、记录生活的习惯外·,“小练笔”更重要还承担着为单元习作习得写法,顺利完成单元习作做铺垫。也就是说“小练笔”重心倾向于单元习作。“小练笔”与单元单元写作关系密切,或为单元习作获取内容,或为形式结构练笔,或为表达技巧练笔、或为表达思路练笔等。比如,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穷人》,让学生写一写在渔夫和桑娜对话时,桑娜在沉默中会想些什么,把她的心理活动写下来,目的是为了落实使学生通过心理活动感受人物形象的习作要素。该单元的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要求同学“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故事。”并明确指出“试着写出故事发生的环境,还可以写一写人物的心理活动”,由此可见人物心理描写不仅是单元习作目标之一,而且还是本次习作创编故事的难点。为此,教科书编写从由《穷人》一文获得人物心理描写的示范,然后联系课文上下语境,通过填补空白的练笔,从而习得人物心理描写的方法技巧,并为单元习作攻破难点所用。单元课文的阅读与单元习作是互为一体,相得益彰的,学生由读学写、促写是学生习得习作方法的主渠道。“小练笔”为学生习得习作搭建了新的平台。“小练笔”要做到一头盯紧课文学法,另一头盯紧单元习作,并相互整合,使“小练笔”契合单元习作的需要,从而降低学生单元习作的压力,提高习作积极性。

3.习作单元“初试身手”

教科书除了以上两种随文练笔之外,还有一种目标性更明确的习作单元“初试身手”的随文练笔。从三年级开始每册安排一个习作单元,全套教科书共安排了8次。该单元是以培养习作能力为核心编排的单元,是以最终完成一篇符合单元要求的习作为目标。“初试身手”是一种在“交流平台”习作方法指导,由课文示范下的练笔,是一种与“习作例文”相比较的练笔,更是一种单元习作的前置练笔。习作单元的完整结构:“导语”点名语文要素(习作要求)——精读课文学习表达方法——“交流平台”梳理总结表达方法——“初试身手”初步尝试运用表达方法——“习作例文”进一步感悟、积累经验——单元“习作”呈现本单元的学习成果。习作单元中精读课文的定位与其他单元不同,直接指向表达,强调从阅读中学表达,每一课的课后题独突出体现了这一特点。为此“初试身手”不能是一锤子买卖,要着眼于尝试、改进和运用的多次练笔。

三种随文练笔的依附性、独立性、相关性和目的性存在着明显差异,发挥着在促进深度阅读,助力常规单元习作和习作单元习作的不同作用,同时它们也承担着落实“阅读与表达均衡推进”教材编写理念的重担。为此,厘清教科书随文练笔的编写特领悟编写意图是把教材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的前提条件。

二、随文练笔的教学策略思考

教科书既有单元人文主题,又有单元语文要素。从三年级开始,在每个单元的导语中都明确了单元语文要素是什么,这就为学生学习本单元提出了具体的细化要求,是学生进行课堂练笔的有效凭借。随堂练笔要以单元语文要素的阅读要素为前提,以语文要素的表达要素为训练指向,为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目的,厘清练笔的各自功能深化读写结合

(一)厘清练笔的各自功能深化读写结合

教科书编排了三种类型的随堂练笔,即上述提到的习题练笔,“小练笔”和习作单元的“初试身手”。它们承担着阅读和习作各自不同责任与义务。阅读理解和习作表达就好比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互为一体,不可分割。随文练笔或为阅读服务,或为表达服务,阅读需要通过表达来深化,习作同样需要阅读这个前提,只有深度的读写结合练笔才能真正发挥好效率。

1.习题练笔

习题练笔偏向阅读理解,可以简称为领悟练笔,是依托课文围绕着单元语文要素中的阅读要素而展开,该练笔以模仿课文练笔与迁移练笔为主,目的主要是为了通过练笔达到对课文的深度理解,同时也是一种学生基础性表达练习实践。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花的学校》,第二单元《秋天的雨》,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匆匆》的习题练笔属于借助文本语境的模仿练笔。如《花的学校》习题练笔:“雨一来,它们边放假了。”你喜欢这样的表达吗?请你照样子写一写,如,“清风一吹,他们……”“蝴蝶一来,他们……”。是一种在熟悉句式和理解基础上依托课文语境的模仿练笔。

四年级上册单八单元《西门豹治邺》,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只有一个地球》的习题练笔是一种改变文体的练笔,如《西门豹治邺》的习题练笔:剧本主要依靠人物对话来推进情节,刻画人物,在教师的指导下,试着根据“阅读链接”中的剧本开头改编课文,并演一演这个故事。这类改变文体的练笔,除了对文本充分理解之外,还离不开学生生活和阅读积累,如编演课本剧离不开学生对话剧、电视剧等了解基础。这种改变文体的练笔是一种改变形式的理解。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美丽的小兴安岭》,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乡下人家》,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四季之美》的习题练笔是一种受课文启发的观察练笔。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习题练笔:你的家乡哪个最美?为什么?写一段话和同学交流。这类练笔需要先学习课文作者的观察的方法和视角,然后效仿练笔,从而增进对课文理解和表达。

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月光曲》,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匆匆》的习题练笔是一种填补课文空白的想象练笔。如《月光曲》的习题练笔:听一听自己喜爱的音乐,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想到的情景写下来。想象也是一种理解,更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体现。

教科书三到六年级的习题练笔出现11次,其中7次是选做题,说明这种读写结合的练笔学生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为了降低难度,需要发挥课文的蓝本作用,同时练笔的目标要集中面向全体、“一练一得”。

2.“小练笔”

如果说习题练笔重心在阅读理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常规单元安排的“小练笔”的重心是为单元习作前置练笔,以课文为依托习得单元习作方法,针对的是单元写作的重点和难点。“小练笔”要紧扣年段目标。

三年级年段表达训练要素是由观察记录向观察想象提升。为了落实这一教学目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地》,第六单元《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七单元《大自然的声音》的“小练笔”重在观察记录,而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荷花》,第四单元《花钟》,第七单元《我们奇妙的世界》的“小练笔”则观察记录向观察想象练笔提升。观察类型有景物观察、生活观察、实践观察和持续观察,通过多角度多形式的观察想象练笔,使学生由观察发现向观察想象表达的转化,这是三年级习作目标所决定的。

四年级表达训练要素是由写清楚一件事向按顺序习作提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月亮》,第七单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小练笔”重点训练把所见所想清楚的写下来,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飞向蓝天的恐龙》,第四单元《猫》,第八单元《巨人的还原》的“小练笔”按顺序把所想所感写下来。

五年级表达训练要素是由把一件事物介绍清楚向用事写人的提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落花生》以物喻人的,第三单元《猎人海力布》课文缩写,第六单元《慈母亲身》场景和细节描写练的“小练笔”都是围绕着以事写人。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手指》练习用风趣的语言写出特点。

六年级表达训练要素由围绕中心意思写向写出真情实感提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穷人》人物心理描写练笔,第八单元《少年闰土》的人、景、情融合的动静搭配描写的“小练笔”非常注重真情实感。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训练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的练笔。

为此,“小练笔”一定要围绕年段习作目标,紧扣单元习作要求,并通过“小练笔”使其目标化、具体化和细节化。

3.“初试身手”

教科书从三年级开始每册安排了一个习作单元,共有8个,习作单元的编排主要目的是攻克习作教学这个难题。整个习作单元以语文要素为统领,以习作资源为内容,以习作训练为过程,以习作成果为终点的课程系统。整个单元由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和单元习作组成。其中“初试身手”是在学习精读课文基础上,由“交流平台”提炼出写法,然后“初试身手”依法练笔。

一是做好精读课文与“交流平台”的对接。首先,精读课文教学要在学生熟悉内容的基础上,聚焦于课文的表达,如三年级上册习作单元精读课文是《搭船的小鸟》和《金色的草地》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到两点,一点是写动物要写与动物相关的事物,写植物要写植物前后的变化,另一点写动物除了外貌外,还要写清动物活动的连续动作,写植物是除了写清植物特点之外,要写清植物的持续变化。其次,“交流平台”需要走个来回,先是由精读课文到“交流平台”,如《搭船的小鸟》留心观察,发现了翠鸟是一种擅长捕鱼的小鸟,细致观察翠鸟捕鱼的动作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然后,带着“交流平台”中心回到课文温习语句,这样有利于习作方法的再熟练与巩固。

二是明确“初试身手”要做到“一练一得”。“初试身手”目标要集中,做到“一练一得”。如四年上册习作单元的“初试身手”:﹡看图并发挥想象,把图片的内容说清楚(插图是:运动会跑步;一家人为奶奶过生日)。﹡观察家人炒菜、擦玻璃或者做其他家务的过程,用一段话啊过程写下来,注意用上动作的词。教师要引领学生通过全面而细致观察图片,通过图片内容,确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确定喜欢的姓名),想象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并完整的说下来。接着由第二题通过观察家人做家务过程与动作,并训练学生把过程与动作写下来。这样从说到写的训练,有效达成了“初试身手”的目标。

三是“初试身手”与习作例文的比较改进。多数教师的“初试身手”是一锤子买卖,即训练后就放在一边了事,未能更好的发挥后续作用,这是一种浪费。为此,首先,“习作例文”不像精读课文选自名家名篇是习作教学的范文,给学生习作提供的是规范与标准,而“习作例文”是贴近学生的习作基础便于学生借鉴、对照与模仿,“习作例文”要发挥好旁注与课后习作的提问思考作用,引领学生由“初试身手”与“习作例文”对照和比较,并参照“习作例文”修订“初试身手”。其次,做好“初试身手”与单元习作的勾连,把单元习作内容和要求前置到“初试身手”使学生明确单元习作写什么,怎么写,把“初试身手”与单元习作勾连在一起,更好对为单元习作做铺垫作准备,甚至是“初试身手”成为单元习作重要部分。

四是“初试身手”梯度推进螺旋上升。首先,厘清习作单元的整体编排特点。一是注重习作关键能力,注重表情达意,

1
查看完整版本: 写作论语统编教材教科书随文练笔的编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