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实地考察时拍摄
上图是笔者有意作为文章的开头图,目的是呈现给读者一幅和谐的、理想的湿地生态画面。这是因为视觉语言比干巴巴的文字更容易给人流下深刻记忆……
这幅图片是笔者偶然一次到北京某片湿地考察时拍摄到的,看到在北京这样一个国际化大都市能保留这么一大片湿地,此情此景使我浮想联翩:“在一片缓慢流动的水域中,远处一群野鸭在相互追逐嬉戏;几只白天鹅伴随着微风翩翩起舞;在岸边的草滩上孕育着无数生命;几棵枯木伫立在水中……此时此刻在我的眼中出现了两只从远古走来的‘神龟’缓缓爬上枯木,仿佛在向我诉说着亿万年环境的变迁。”
这幅和谐的景象在若干年前满眼既是,但在今天很难再现,她可能永远逝去,也可能在若干年后,在某片湿地又重现。借此联想,笔者就“湿地保护与龟鳖命运”两个方面试论我国的湿地保护和野生龟鳖的生存现状。
湿地、森林和海洋并列被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湿地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还具有重要的环境功能,除维持区域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惜物种保护外,在调节气候、蓄洪防旱、水质净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天然的生物基因库和人类文明的摇篮。
??一、我国湿地的现状
我国近50年来由于人们对湿地认识不足,因围垦、改造等各种人为活动,丧失了至少40%以上的各类自然湿地,其中绝大部分是生态功能最为强大的沼泽湿地、湖泊湿地和滨海湿地。现在仅存的自然湿地前景也不容乐观,约40%的湿地面临着严重退化的威胁。现在我国湿地面积约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3.77%,远低于全球湿地占陆地面积6%的平均水平。
湿地保护目前在我国的状况:
(一)对湿地保护认识不足,法律法规不完善
当前,公众对湿地及其生态功能的认识参差不齐,保护意识淡薄;纳入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湿地比例较低;地方级自然保护区机构、编制不到位,保护能力较弱。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专业的湿地保护法,现在为数不多的可以适用于规范湿地保护秩序的条款,多分散于其他有关法律中,且有些条款内容存在“打架”的情况。地方性法规目前仅有《黑龙江省湿地保护条例》和《甘肃省湿地保护条例》。这种状况显然不利于湿地保护;
(二)资金投入不足,管理力度不能满足湿地生态保护的需要
湿地生态保护资金缺口很大,保护管理专项经费严重不足,示范工程数量和规范不得不压缩。多数地方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没有纳入同级*府财*预算,国家湿地保护与生态恢复示范工程建设也没有相关优惠*策。围垦改造、污染填埋等破坏湿地的行为时有发生,湿地生态恢复由于缺乏资金而难以进行;
(三)经济社会发展与湿地保护矛盾突出
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使经济社会发展与湿地保护矛盾日益突出。在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大规模的水田、强排灌水利设施上马,使湿地地表水排干、地下水位下降十分严重,湿地内存储的多亿立方米地表水减少了87亿立方米。在松嫩平原,乌裕尔河流域用水的剧增,使扎龙国际重要湿地自然来水量由建设时的4亿立方米减少到现在的1亿立方米。在河北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于湖边村屯剧增和大量垦荒引水,使蓄水量逐年减少。类似情况在全国其他湿地大省仍时有发生。
以上情况如果在任其继续发展下去,后果将不堪设想。
国外在湿地保护上的一些措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如加拿大拥有1.27亿公顷湿地,面积居世界首位,约占国土面积的13%;美国拥有1.11亿公顷湿地,约占国土面积的12%;一些湿地遭到严重破坏的国家都在依靠自身力量,在优先保护好现有湿地的同时,努力扩大本国的湿地面积,逐步恢复湿地功能,生态状况逐渐好转。
??二、湿地的珍稀物种之龟鳖
我国许许多多珍稀野生动植物以湿地为家,它们是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的主宰,在维持生态平衡中占据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龟鳖目动物共5科19属36种:地龟科九属二十种,平胸龟科一属一种,海龟科一属四种,棱皮龟科一属一种,陆龟科三属三种,鳖科四属六种。
龟鳖类动物是原始、珍稀的爬行动物,也是在湿地中比较常见的爬行动物。中国原记录现存龟鳖42种,但石海涛博士和外国科学家合作研究后发现,其中6种龟为人工或野外杂交后产生的龟种,均判定为无效种:
即缺颌花龟(中华花龟×安南龟)、菲氏花龟(中华花龟×三线闭壳龟)、拟眼斑龟(三线闭壳龟×四眼斑龟)、琼崖闭壳龟(*额盒龟×锯缘闭壳龟)、艾氏拟水龟(*喉拟水龟×三线闭壳龟)、腊戍拟水龟(*喉拟水龟×乌龟)。所以原产我国龟鳖动物减为36种。
其中,共28种水栖和半水栖龟类栖息于淡水湿地(除*、青海、西藏的湿地)的水陆环境,5种海栖龟类每年要到滨海湿地沿岸产卵,3种陆栖龟类除*霍城县的四爪陆龟与湿地关系不大外,缅甸陆龟和凹甲陆龟出现饮水、洗澡、排便等行为时,经常在出没于湿地环境中。我国现存龟鳖的前景另人担忧:全球气候变暖;外来物种入侵严重;栖息地丧失,过度捕捉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现在每天还在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减少;野生龟鳖种群近亲繁殖,种群退化的状况已经出现;这不是危言耸听。
??三、我国对保护龟鳖采取的措施有利,但实施现状令人担忧
(一)我国*府对保护环境方面力度非常大,《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将2种龟列为一级保护动物,11种龟列为二级保护动物。
1.国家一级保护野生龟鳖:
鼋、四爪陆龟
2.国家二级保护野生龟鳖:
凹甲陆龟、地龟、云南闭壳龟、中国三线闭壳龟、越南三线闭壳龟、蠵龟、玳瑁、丽龟、绿海龟、棱皮龟、山瑞鳖
(二)《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中的龟鳖类动物濒危等级名录中记载:
1.处于易危(VU)状态的龟鳖:
中华鳖
2.处于濒危(EN)状态的龟鳖
平胸龟、大头乌龟、乌龟、黑颈乌龟、眼斑龟、四眼斑龟、*喉拟水龟、中华花龟、*缘盒龟、*颌盒龟、锯缘闭壳龟、齿缘龟、地龟、蠵龟、缅甸陆龟、凹甲陆龟、山瑞鳖
3.处于极危(CR)状态的龟鳖
中国三线闭壳龟、越南三线闭壳龟、金头闭壳龟、潘氏闭壳龟、锯缘东方龟、绿海龟、太平洋丽龟、玳瑁、棱皮龟、四爪陆龟
4.处于野外灭绝(EW)状态的龟鳖
云南闭壳龟、鼋、斑鳖
5.处于数据缺乏(DD)状态的龟鳖
周氏闭壳龟、百色闭壳龟
6.处于未予评估(NE)状态的龟鳖
砂鳖、小鳖
(三)我国*府虽然颁布法律保护野生动物,但保护措施实施中难免有疏漏,下面从存在问题、保护现状、保护建议三方面讨论龟鳖保护问题。
1.存在问题
龟鳖属于长寿、性成熟晚、繁殖率低的动物类群,但由于龟鳖浑身是宝,长期以来惨遭人类无节制的开发和利用,例如:文字载体(甲骨文)、传统医药、滋补佳品、宠物贸易等等,有些龟鳖的野生种群数量已经到了万劫不复的境地,虽然我国已将部分龟鳖列入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其它龟鳖列入国家保护有重要生态、科研、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但仍有很多人禁不住金钱的诱惑,愿意铤而走险,继续对野生龟鳖种群大肆掠夺,加之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栖息地丧失和全球气候变暖等逆运,对野生龟鳖种群的打击无疑是雪上加霜。
2.保护现状
斑鳖曾广泛分布在我国的长江下游、云南南部红河流域,目前全球已知的斑鳖仅存3只,我国野生种群已经灭绝,人工饲养环境下仅存1只雄鳖,越南人工饲养1只老年雄鳖,美国科学家在越南发现1只野生斑鳖,雌雄不详,科学家预言斑鳖的灭绝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现在有我国很多龟鳖仍在灭绝的边缘挣扎,中国特有的6种闭壳龟(见后图)就是其中的成员,它们比国宝大熊猫的种群数量要濒危几倍,甚至有些科学家认为这6种闭壳龟野生种群已经灭绝,虽然《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已经将它们列入附录Ⅱ,属于世界二级保护动物,但并没有引起我国*府、民众的足够重视,我国仅将云南闭壳龟和中国三线闭壳龟列为二级保护动物,同样珍稀的金头闭壳龟、周氏闭壳龟、百色闭壳龟和潘氏闭壳龟列入《国家保护有益或有重要生态、科研、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闭壳龟的前景令人担忧。
▲中国特有的6种闭壳龟及斑鳖
3.保护建议
(1)重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将原产我国的龟鳖全部升级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2)加大对不法分子的惩处力度;
(3)全面禁止以各种方式破坏野生龟鳖种群的行为;
(4)由野生动物专业保护机构向国家申请专项资金对濒危龟鳖原产地进行实地考察、引种、驯养和繁育等技术工作,再由专家向其它相关机构推广专业技术,达到更大规模的人工养殖,扩大人工种群数量,将强健且繁殖能力强的放归野外,恢复野生珍稀龟鳖的种群数量,最大限度的避免近亲繁殖。繁殖能力低下、无繁殖能力、畸形或残疾的做为商品,通过正规途径合法利用;
(5)人工生态化养殖体形大,生长迅速,免疫力强的龟鳖(如:蛇鳄龟、佛罗里达鳖等等),为食品和药材提供原料;
(6)专家通过媒体向全社会呼吁保护龟鳖、保护爬行动物、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四、湿地的减少、污染和退化对于龟鳖这种成熟期晚、繁殖率低的的动物类群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
让我们听听专家的心声,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的赵尔宓院士一篇题为《龟鳖保护——光辉的过去不测的未来》一文中一段文字这样写到:“自从‘万物之灵’的人类登上地球这个大舞台之后,片面甚至错误地理解‘人定胜天’的概念,置自然规律于不顾,掌握生杀大权,予取予夺。不说别的动物,就以龟鳖为例,人们很早就以龟鳖为食物,以龟板鳖甲入药治病。我国最古老的文字被称作‘甲骨文’,它是商周时期的人为了占卜吉凶,将卜辞或有关的文字刻写在龟的腹甲或兽骨上而得名,这也促进了古代中国人对龟类的大量利用。
亚洲人,特别是中国人对龟鳖类有特别的爱好。比如在某些水龟的背甲上引种绿色的丝状藻类,好像周身长满绿毛,被称作‘绿毛龟’,用以观赏。又如龟类生长慢,性成熟迟,寿命相对较长,给人们的印象是长寿动物。所以我国人嗜食龟鳖,认为有益于滋补,特别认为如三线闭壳龟(俗称金钱龟)还能治病,价格炒到上千元一市斤,而且供不应求。我有一位在广西工作的朋友,他曾到东兴口岸去过,据他告知,每天从境外进口的龟鳖有好几吨之多。根据我自己从50年代到现在的野外工作经验,过去的野外还能见到野生的龟鳖,最近一二十年就再也没有见到过。目前市场上出售的龟鳖,基本上是从国外进口的。
当然,我国人迹罕至的地方也可能还有少量龟鳖类动物,但估计很多物种已经在野外绝灭。虽然已经人工繁殖成功个别物种,如中华鳖或普通的乌龟,但数量非常有限,难以满足十几亿人口的需要,只能作为观赏。遗憾的是,龟鳖类在其漫长的演化历程中,几经浩劫,仍然在自然界占有一席之地。但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今天,由于过度捕杀,加之栖息地减少,环境污染,已真正面临万劫不复的境地!
年在法国召开的首届世界龟鳖保护大会上,一位美国专家做了题为‘光辉的过去,不测的未来’的报告,不无道理,我至今记忆犹新。时至今日,情况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更加严峻。善良的人们,救救龟鳖!”
谈到这里,文章的首图和下图,那在枯木上和水中的龟,其实都是笔者借助PS手段完成的,这样的画面是心中多年以来的夙愿,哪怕只是一张制作后的图片……
▲水栖龟生态模拟图
参考文献:
[1]赵学敏主编.《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家园——中国湿地保护》.中国林业出版社,
[2]赵学敏.“加强湿地保护建设绿色家园”.《湿地科学与管理年第2卷第2期》.
[3]赵尔宓.《龟鳖保护——光辉的过去不测的未来》
[4]赵尔宓审校,周婷主编.《龟鳖分类图鉴》.中国农业出版社,
[5]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主编.《常见龟鳖类识别手册》.中国林业出版社,
[6]周婷,王伟主编.《中国龟鳖养殖原色图谱》.中国农业出版社,
更多文章查找看这里??
rlyl
细细品读下,可以感觉到作者那喜爱和敬畏着自然的心。4月世界上最后一只雌性斑鳖的死亡后也将这个物种推到了风口浪尖,看到作者的文章又有所欣慰,还有人真正关心着这群野外的龟鳖命运。希望本文也能让您有所共鸣。Author:爬行迷
Editor:rlyl
??延伸阅读:
养龟拾遗
最后一头公犀牛也走了,人类,我有话对你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