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的鹏城
秋高气爽,阳光明媚
俯瞰东坑水河道
一条玉带绕着整个调蓄湖奔向远方
一湖清水映入眼帘
在调蓄湖中央,池中点缀两座绿岛,恰似两颗绿宝石,岸边绿植萦绕,细柳新蒲,满目青翠。
忽然,一阵微风吹过,湖面泛起层层涟漪,也惊动了远处草丛深处的白鹭,腾空飞起,划过湖面,转而落入了葱郁的杨柳上,在枝头深处隐了去。
这里,便是东坑水调蓄湖
昔日“渣土场”,摇身一变
成为附近居民赏景散步
休闲运动的好地方
本期《发现光明治水美景》
光明君带大家来到东坑水调蓄湖
与巡河员钟益斌、周洪川一起
共赏“绿水清波,鸥鹭共眠”的治水美景
东坑水调蓄湖
位于东坑水河道入茅洲河河口位置
主要调节茅洲河干流箱涵的初雨
河道巡查员:钟益斌(左图)、周洪川(右图)
“以前,东坑水河口调蓄湖、东坑水调节池地是渣土堆土场,高出周边地面5-6米,长满杂草,无蓄滞洪,池内污水横流,气味刺鼻,两岸工业区生活区的污水直接排到河道,经河道流入池内,环境十分糟糕。”周洪川介绍说。
年6月,东坑水综合整治工程开始施工,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河道防洪整治工程、水质改善工程、生态覆绿与服务设施建设等,并按照要求完成黑臭水体治理。
据周洪川介绍,东坑水工程治理范围为:光侨路~河口,治理长度4.0km,及占地面积14.05万m2的东坑水河口左岸调蓄湖建设(含调蓄规模13.5万m3调节池)。
河道防洪整治工程包括驳岸改道、壅水(跌水)堰、巡河路、人行步道、下河道路、跨河人行桥和河底防护内容;水质改善工程包括截污工程和补水工程。
为完成东坑水调蓄湖综合整治,保证河道水质达到地表V类水标准,光明区将直排入河的污水截走,同时实施源头补水,将水质净化厂的尾水引到河道上游,从而改善水质,提升环境质量。
“整治后,每次巡河看着清澈的河水以及沿河的景色,颇有成就感,尤其是听到,附近居民对工程治理效果的赞美时,内心是十分激动,感觉再辛苦都值得。”周洪川笑言。
干净整洁的人行道
蜿蜒曲折,环绕着整个湖面
许多居民在栈道上闲逛散心
或倚栏低头赏鱼,或靠树抬头看鹭
或盘腿而坐于草地和玩伴嬉笑打闹
或三五成群做户外运动
“我下班后,经常会过来这边散散步,有一次,我在这里发现一只小精灵,你猜猜是什么?是翠鸟!这太让我惊喜了。”市民李女生表示。翠鸟是一种对于环境比较敏感的鸟类之一,因此被称之为环境标志动物。
不仅是翠鸟,东坑水湿地公园还有矛纹草鹛、池鹭、扇尾沙锥、鹤鹬等鸟类。
近几年来,深圳把治水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举全市之力开展水污染治理攻坚战。光明以“生态光明、幸福光明”为理念,对东坑水调蓄湖进行综合整治,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水草肥美,湖水清澈
吸引众多动物前来落地筑巢
接纳大量的动植物种类
形成新小型的生态圈
钟益斌介绍,东坑水调蓄湖作为东坑水湿地公园的一部分,在滞洪区,选取了高山榕、小叶榕、桃花心木、金凤花、毛杜鹃等乔木灌木,提升整体绿化面积,同时产生防沙固尘效果。
湿地公园里种植了各种水生植物,增加停留时间,以“∞”型流向设置,以保证布水均匀和一定的推流效果,充分利用地形、地势,避免出现水流死区。
采用海绵城市“渗、滞、蓄、净、用、排”的理论和技术,构建水陆过渡带、浅水区、深水区三个生态子系统,对雨水进行自然调节,起到净化水质、防洪去涝、保持水土作用,恢复湿地的自然生态系统并促进湿地的生态系统发育,提高其该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水平,实现湿地景观的自然化,同时降低城市热岛效应,供市民来此地休憩游赏,休闲娱乐。
“我们还特意在湖边设计了四处延伸式的木质栈道,作为一个观景平台,供游客近距离观鱼翔浅底,飞鸟湖光掠影的文化生态湿地美景。”钟益斌介绍。
站在干净整洁
富有韵味的木栈道上
欣赏“叶下斜阳照水
卷轻浪,惊飞鸟”美景
心情舒畅
东坑水调蓄湖已从渣土场变成一个兼具水功能和水景观的靓丽公园。光明将继续推进河流沿线的生态综合治理和景观再造,打造一批独具特色的湿地公园。
出品
光明区委宣传部光明区水务局深圳新闻网
策划
张勇强赖飞扬陈圆圆
制作
陈圆圆谢燕丽蒋婷婷谢莹关嘉晖李可
设计
关嘉晖李可
往期推荐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