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例谈
TUhjnbcbe - 2021/9/2 7:45:00

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例谈

站前学校刘志华

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是否完全合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这句话说出了读与写的紧密关系。教材中的文本是学生学习的例子,如何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好例子,发挥好文本的抛砖引玉的作用,现结合课堂教学实例,谈谈我的思考:

年3月,叶圣陶先生在一次语文教学研讨会上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人民教育出版社年版)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对说和、写两项能力,通过学习文本这个例子,掌握方法,进行模仿,在不断练习的基础上形成技能。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要提高说写的能力,还要多阅读,多积累语言,否则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一、积累优美语言,为写作奠基

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专家精心挑选的范例,无论从内容上、还是结构上,亦或是遣词造句上都是我们学习语言的范例,在阅读教学中,在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给足时间,让学生对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学生感兴趣的文段尽情地品读,背诵、积累,把已理解的语言文字变成自己库存的语言,丰富语言材料的储备量。

在教学《珍珠鸟》一课时,第一段中: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双又尖又长的嘴。寥寥数语把翠鸟色彩艳丽的外形特点刻画的淋漓尽致。在学习这一段时,我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感受翠鸟的漂亮可爱,并找出描写颜色的词语,用彩笔画一画翠鸟,然后给同学讲一讲翠鸟。在描画讲述的过程中,文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采用先总述后分述的介绍方法,会很自然地让学生内化于心。

二、学习典型方法,使习作言之有序

小学生在习作时,往往想到哪儿写到哪儿,表达顺序混乱、含糊不清。在阅读教学中,句子在文本构成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句子表达是否条理是建立在学生掌握句子概念,理解句意和感知句式的基础之上,我们应该了解一些典型的句子间的表达顺序和句子组合方式。

如:按时间顺序表达的句子。二年级下册的《日月潭》。文中的第三、四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清晨,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中午,太阳高照……”。

按游览顺序表达的句子。四年级上册的《颐和园》。

“进了顾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按方位顺序表达的句子。二年级上册的《北京》。

“天安门在北京城的中央,红墙、*瓦,又庄严,又美丽。天安门前面是宽阔的广场。广场中间矗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

1、总分结构。四年级上册的《猫》。课文中的第一自然段就是按总分结构去写的。“第一句总的写出猫的性格古怪。又分别从老实、贪玩、尽职三种矛盾性格并存去分写。”

2、分总结构。五年级上册《新型玻璃》。课文先分写“防盗玻璃、高硬度玻璃、变色玻璃、吃音玻璃”,在课文的最后段总的概括写到“现代化的建筑中,新型玻璃正在起着重要作用;在新型玻璃的研制中,人们将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3、总分总结构。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课文中的第二自然段:“小兴安岭的树海,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诱人的。”和第八自然段:“小兴安岭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就是总起和总结的句子。课文的3---7小节分别描写了小兴安岭春、夏、秋、冬四季的美景。

4、并列结构。四年级下册的《桂林山水》。课文中描写山、水特点的两处排比句。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课文中这些典型的句段为学生有序表达起到了示范作用,在学习这些典型例句时,让学生反复阅读,发现句子特点,进行仿写训练,举一反三,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积累的语言,真正达到言之有序。从而避免学生在表达中经常出现的“言之无序”,“言而空洞”的现象。因而,这样的练习就为学生以后的写作提供了帮助。

三、进行故事续编,拓宽学生想象力。

入选进语文课本中的故事,内容丰富、人物鲜明,有变成白天鹅的丑小鸭,有命运悲惨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有表现友情的去年的树,还有心地善良的渔夫和桑娜……这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孩子们明白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教学这类课文时,我通常在学完课文后,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依据原文,进行创造性的续写,或想象若干年后人物的命运,或增加另外曲折的情节,让学生从不同的方面或不同的角度展示想象,写出各个不同的“后事”来。这对于发展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

在阅读教学中,充分挖掘课文潜在的语言文字的训练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习作练习机会,读与写紧密结合,以读促写,真正地让语文课本中的一篇篇文章成为学生依托的例子。

刘志华

1
查看完整版本: 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