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让我的思想都是迷恋在“读课文”而不屑于“教语文”。其实这句话本身并没有毛病,只是我个人的理解存在片面性:认为学生只要通过读就能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和理解,知识点及方法学生也能自然而然的通过各种读书形式加以理解和掌握,总是觉得那些枯燥的知识点和方法会破坏好不容易渲染出来的读书氛围,打断学生的思路,总感觉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总是想方设法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这样的教学方式其实是忽略了语文课程最基本的特点之一——工具性,而夸大了人文性,换句话说就是轻视了方法教学而过分强调了情感态度。
真正让我反思自己的语文课堂是否有语文味儿的,是张淑娟语文名师工作室提供的《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这本书,这本书让我读后深有感触,于是我把课堂上要掌握的的知识点和方法当成必须要落实的学习目标。例如:我在组内第一次讲教研课——《翠鸟》一课描写翠鸟外形这一环节时,起初是把教学重点放在朗读上,想通过欣赏图片、各种形式的读等手段激发学生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最终学会描写翠鸟的方法。学生也确实通过朗读喜欢上了翠鸟,再对翠鸟的描写方法进行总结,最后就放手让学生仿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但事与愿违,却有一部分朗读很好的学生不知道从何入手,所以又把描写方法讲了一遍,这样的课堂效率并不高,而且一节课下来,老师讲得累不说,学生没收获。
怎样让自己的课上的有语文味儿?于是和组内姐妹们一起研讨、磨课,改变教学策略,重新设计:在引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逐步把描写方法渗透进去,按照由总到分的方式,先读总写的句子,再重点读描写翠鸟羽毛的句子,然后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运用比喻句、表示颜色的词语会使翠鸟的外形特点更加生动形象,而且在读的过程中,并适时进行了仿写练习。如一位学生写的:我家阳台上养了一只小白兔。它全身雪白,两只耳朵呈三角形,警惕性很高,总是竖的高高的;小白兔的眼睛红红的,像两颗红红的、一闪一闪的红宝石;嘴巴特别不一样,别的动物只有两瓣嘴,但是它竟然有三瓣嘴;可爱的小屁股跑起步来的时候,屁股上的毛一抖一抖的,屁股还一扭一扭的,搞笑极了!如果你不仔细看,你是不会发现小白兔的屁股上有一个毛绒球似的的小尾巴。这样有语文味儿的课堂教学学生不但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没有减弱,反而更甚,同时对描写动物外形特点的方法也理解更清晰,因此绝大部分学生在仿写时觉得更容易下笔,而且运用灵活,课堂效果可想而知。
如何让学生的仿写写出*,写得有创意,而不单是仿出形,将是我追寻有语文味儿的课堂教学路上的又一个彼岸。“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作者简介:
赵会桃:中小学二级教师实验小学张淑娟名师工作室成员“灵宝市优秀班主任”“灵宝市师德标兵”“灵宝市优秀对口支教教师”兢兢业业是她的工作作风,踏踏实实是她的做人标准,不断提升自身素养是她始终追求的目标。乐于奉献三尺讲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策划:张淑娟
编辑:李丽*艳朋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