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永远的怀念听于永正老师讲作文
TUhjnbcbe - 2021/11/29 14:31:00
北京哪里医院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detail.html

他“不会因为人生快走到头了而叹息”,却为没有机会再教一届小学生而遗憾,他常常想“如果时光倒退十几年,不要多,只十几年,再给我一次从一年级带到六年级的机会,再让我教一届小学生,那该多好哇”。

他经历了50多年的教学生涯,仍像孩子般顽皮。他说“教了半辈子的书,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写作文字数不够怎么办?

我来教你啊!

于永正

我曾经对我的学生说:“作文的时候,如果发现字数少,没达到要求,我有一个好办法,那就是多写点人物的对话,这叫‘字不够,对话凑’。比如:老师问:‘你昨天晚上读课外书了吗?’本来两个字就可以回答:‘读了’。但你可以多说点儿:‘读了,不但读了,而且做读书笔记了。不但默读,还把精彩的地方朗读给妈妈听。不但妈妈听,连爸爸也把电脑关上了,坐在一旁听,爸爸那台电脑似乎也在静静地听。’你们看,这一下子增加了多少字啊!”

学生们哑然失笑。有个学生说:“这样,老师是不是会说我们啰嗦啊?怎么这么多‘不但、而且’呀!”

我说:“不但不会说你啰嗦,还会夸你会说、幽默呢!知道吗?这叫具体!”

这可不完全是玩笑话。很多同学作文时忽视了写人物对话,不会写人物对话,他们作文中的人物对话往往是干巴巴的。请看我的一位学生写的一段对话:

一天早晨,我刚进教室门,于老师便问:“丛翔,今天吃早饭了没有?”

我说:“吃了。”

“吃了多少?”

我说:“不多。”

于老师说:“听你妈说,你常常不吃早饭,这可不好。这既影响身体发育,又影响学习。”

我看了之后,立即把丛翔找来,问他:“那天我们讲了那么多话,你怎么都给扔了?------你写这段话既然是想说明我关心你,可是我说了那么多话,你却不写,怎么能有说服力呀?”

于是,我告诉他:写人物对话,不一定原封不动地写;有些原话记不住,可以用自己的话说,只要意思不错就行了。再说,即使把原话写下来,也要在文字上加工。

下面是他重新写的:

一天早晨,我刚进教室,于老师迎上来,笑问:“丛翔,今天吃早饭了没有?”

我说:“吃了。谢谢于老师的关心。”

于老师说:“确切地说是担心。你妈说你常常不吃早饭就上学,能不让大人担心吗?告诉我,今天早上吃了多少?”

我不好意思地说:“不多,喝了一杯牛奶,吃了一个鸡蛋,馒头只吃了两口,就怎么也吃不下去了------”

“有进步!”于老师高兴地说,“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饱。不然会影响身体发育,影响学习。有时不想吃,要命令自己尽量吃。”

没想到,于老师管我的学习,还管我吃饭啊!

看了他修改后的作文,我说:“你看,对话一充实,字数是不是多了很多?更重要的是,人物语言是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感情的一个重要方面,‘言为心声’嘛!因此,一定要写好人物对话。”

丛翔说:“过去我真的不会写人物对话,更不明白写人物对话的重要。”

我说:“人是会说话的动物。连聋哑人在一起,手都不停地比划呢!所以,写人的时候,别让他(她)的嘴闲着,要没话找话说!”“没话找话说”这句话我是一字一顿地说的。

接着,我为他(后来为全班同学)布置了一道作文题:《王婆卖瓜——自卖自夸》。重点写好对话,想象王婆是怎么夸的。并说:不得少于字。

他奇怪地问:“您平时很少在字数上提要求,这次为什么要求我们至少写字呢?”

我说:“我就是要逼着你们写好人物对话。‘字不够,对话凑’!看你会不会‘没话找话说’。”

他心领神会。不久,他和全班同学都写好了,丛翔因为领会了我的意思,写得比其他同学略胜一筹。

知轻重,懂详略,

才能在考场写出精彩的作文

于永正

有些同学写作文时,往往什么都写。开完运动会,便从开幕式写到闭幕式;春游回来,便从出发写到归来;写一个人的外貌,便从头写到脚后跟儿,不分轻重,什么都写上去了。我们称这种做法叫“眉毛胡子一把抓”。

有一位同学这样写向日葵:

向日葵的花儿开了。它圆圆的脸盘一直朝着太阳升起的地方。*色的花瓣插在脸盘的周围,非常好看。脸盘上面有密密麻麻的小点点,老师告诉我们,有多少个小点点,就有多少颗葵花籽。它的茎又粗又直,茎的颜色由绿变*。下面的叶子掐掉了,只留下一点点儿小茬,那茬已经干枯,变成了深褐色。只有茎的上部还有茂盛的叶子,每棵至少有七八片吧。向日葵的叶子很肥大,叶面很粗糙。

这位同学的描写够细的了,这说明她善于观察。但是,看到的,不一定都写出来;有的虽然要写,但不一定写具体。花可以具体地写,这一部分写得很好,可以保留不动;茎的部分就不要写得那么详细了。写茎的,只保留第一句。写叶子的只保留第二句就行了。不分轻重,什么都写上去了,这就叫“眉毛胡子一把抓”。

大家还记得《翠鸟》一课中的第一段吗?这一段写的是翠鸟的外形,作者写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嘴。作者对羽毛的描写最精彩:

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作者为什么重点写它的羽毛?因为它的羽毛最有特色,人们之所以叫它翠鸟,是因为它的羽毛从头部到背部都是翠绿色的。不知同学们注意没有,为什么作者没有写它的尾巴?同样是写鸟,为什么《燕子》的作者却重点写了燕子的尾巴和翅膀,而没有写燕子的眼睛和爪子?

同学们见过翠鸟吗?或者仔细看过课文中的插图吗?原来翠鸟的尾巴很短,是个秃尾巴!燕子眼睛则很小,爪子也无什么特点,所以《翠鸟》的作者没有写翠鸟的秃尾巴,《燕子》的作者没写燕子的眼睛和小爪。

这就告诉我们:写动物的外形不要一古脑儿什么都写,要有选择地写。选择它外形中最有特点的部分写,抓住重点写。《翠鸟》的作者决定写翠鸟的眼睛、嘴、羽毛和小爪,因为这些部分有特点;但也不是平均使用力量,而是侧重写它的羽毛。

同样的道理,写人物外貌也要分清轻重、主次,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有一位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我的外貌:

于老师已经白发苍苍,但还是那么有朝气,谈吐文雅、风趣。他长方脸,浓眉毛,一副近视镜架在鼻梁上,留着分头。眼睛本来就不大,一戴上近视镜就更显得小了。一双眼睛透过镜片,发出慈爱的目光。鼻梁不高不矮。大嘴巴,但嘴唇很薄。于老师脸上皱纹很多,每条皱纹都充满笑意,这是岁月留下的痕迹、是操劳留下的痕迹。

应该说,这位学生是很会观察的,他写得很具体;有些句子写得也较深刻,说明他也很会思考。但是他的确“眉毛胡子一把抓”了!只差没写我的胡子了!如果胡子不是被我剃光了的话,他准会写!我对他说:你从老师的目光中读出了“慈祥”二字,从我的皱纹中读出了“辛劳”二字,这是一般人所不及的!那你就重点写这两点,其他的可以省略,或只简单一提。于是他作了删改。下面是他修改过的:

于老师虽然已经上了年纪,但还是那么有朝气,谈吐文雅、风趣。他长方脸,浓眉毛。一双眼睛透过镜片,发出慈祥的目光。于老师脸上皱纹很多,但每条皱纹都充满了笑意,这是岁月留下的痕迹,是为我们操劳留下的痕迹,也是笑留下的痕迹。

这么一改,他就不是为写外貌而写外貌了,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了,而是着眼于写人了,为表现人物服务了。

动物世界、植物王国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动物、植物各有各的不同的外形特征;人也有各自不同的外貌,只要我们注意观察、认真思考,都能抓住最有特征的部分,抓住重点的、最有特点的部分写,就会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毛病。

经典课例《一节五年级的看图作文课》

于永正

上课伊始,教者快速地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头上有四根毛发的戴红领巾的小男孩,取名四毛。四毛是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人很聪明,学习也呱呱叫,考试成绩常名列前茅。可他有个毛病,就是粗心大意,外号叫“小马虎”,特别是做数学题,不是丢这,就是漏那。他还好耍小聪明。这一次的数学考试他得了“66”分,教数学的丁老师要求同学们必须拿试卷回家给家长签字。这可怎么办呢?于是,教者自演“丁老师”,另请一女同学扮演四毛与教者对演在课堂上发生的剧情——

丁老师”为班里这次考试成绩差作生气状,特别点名批评了“四毛”,并要四毛拿试卷回家让家长签字,四毛请求丁老师这次就不要让家长签字了,丁老师不允许,四毛作懊丧状。师生表演都很投入,听课的老师们不时发出笑声和报以掌声。

“四毛”在懊恼之时,把试卷倒过来一看,哟!“66”不就变成“99”分了吗?!于是,他灵机一动。接下来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在同学们思考、想像、交流的基础上,于老师又请一男同学演四毛,教者系上围裙扮演四毛妈。

四毛妈嘴里夸赞四毛聪明,手里正操刀做“红烧鱼”准备慰劳四毛。四毛心神不安地走回家,把倒拿的试卷递给妈妈看,妈妈看到“99”分先是一阵高兴,当发现真相后作生气状,边擦眼泪边训斥追打四毛。四毛表示下次一定要细心做题,妈妈最后给四毛的试卷签字。师生表演惟妙惟肖,会场不时发出笑声,特别是对其中几段精彩的对白,听课教师报以热烈的掌声。

在大家已看到了画图和表演后,教师要求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像,大胆的扩展,写一篇具有生动的故事情节的作文。教师鼓励同学们给所写的故事起个吸引人的题目。学生先后拟出的题目有:《一件惭愧的事》、《一张倒过来的试卷》等,一生拟题为《“66”和“99”》,教师引导该生把“和”改换为“变”,使其更具吸引力。教师强调说,对《“66”变“99”》仍不满意者还可另想其它题目。题目拟定后,作文分两部分由两大组同学写,一组写丁老师在课堂上讲评试卷和批评四毛的情节,这是“上集”。“下集”则从四毛放学回家一直到事情的结束。教者强调,一定要发挥自己的才能,展开自己的想象,认为怎样合适就怎样写,怎样有意思就怎样写,给15分钟的写作时间,写完后要读给听课的老师们听,看哪个同学读的作文能得到老师们的掌声。于是,学生开始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以上是第一节课的教学梗概。以下选取几个同学念读自己所写的作文,我们着重从教师的训导方面看看教师的评价是如何体现出“激励性”这一新课改的教学理念的。

师:(15分钟后)写好的同学请举手(不少学生举手)。写完的同学把草稿念一念,一念就能发现毛病,读是修改作文的最好方法。

(请一男生上台读“上集”,生“念”师“训”,修改效果很好,台下不时发出赞许的笑声。限于篇幅,略)

(再请一位女生念读“上集”。)

生:(读)《“66”变“99”》。同学们,当你们看到这个题目时一定很奇怪,“66”怎么会变成“99”呢?事情就发生在四毛的身上。四毛,你们不认识吗?他就是三毛的弟弟呀。

师:好,你们看,她用的是什么开头方法呢?先提个问题开头,然后结合进行人物介绍,这就好往下接了。

生:这一天,天气格外晴朗,丁老师满脸怒气的夹着一叠试卷走进教室。

师:既然丁老师心情不好,干脆把天气改为下着小雨,这样的环境使得老师心情更难过。晴朗就不衬了。写景要注意起衬托作用,根据人的心情来写。因为这是想像作文,是允许的。

生:“砰”的一声,丁老师把试卷重重地放在桌子上。

师:“重重地”这个词语用得好,把丁老师的心情表达出来了。如果我改作文的话,一定在“重重地”下面划三个红圈。这句话写得太真实了,真实就是美。生:然后严肃地说:“真想不到,这次数学考试我们班竟考得这么差!”

师:这不是“严肃”,你看该怎么改?

生:“难过”。

师:好。

生:说完,丁老师在讲台前来回踱着。他突然转过身,“你看,就连平时成绩名列前茅的四毛也只考了66分!”丁老师大吼一声:“四毛,你上来!”

师:嗬,够厉害的了!不过你当老师时可千万别学丁老师这个样。(笑声)

生:四毛战战兢兢地走上讲台。

师:“战战兢兢”,说明四毛心里害怕极了。这个词用得好。

生:丁老师立刻拿起试卷给四毛看:“你看看,多少分呀?才66分!唉——你、你……7×3你怎么会等于2呢!这是怎么回事呀?”四毛低着头小声地说:“我……我不管它三七二十一就写了个‘2’啰。”

师:“写得好,感情体会多深啊。”

生:丁老师听罢更生气了,“什么?你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写了?这还像个学生的样子吗?!”四毛听了,胆战心惊地说:“我今后一定改。”丁老师严厉地说:“把试卷拿回家去签字!”

师:“拿回家去让家长签字”,要加个“家长”。

生:四毛听了,小声说道:“这回就别……”

师:“小声道”应该换个什么词才能把四毛的心情表达出来?我相信你有这个本事。

生:“恳求”。

师:还有比“恳求”更恰当的吗?

生:“请求”。

师:还有比“请求”更恰当的吗?

生:“乞求”。

师:“乞求”重了,还没到那个地步。

生:“哀求”。

师:他还没哭呀,还没难过到那个程度。咱们的汉语词汇可丰富啦,再想想,还可用什么“求”?

生:(沉思,老师略加提示,有所悟,兴奋地——)“央求”。

师:太好了!接着往下念。

生:“丁老师,下回……下回我考好了再让家长签字,行吗?”丁老师听了更生气了,他大声地吼道:“去!回家让家长签字去!”四毛听了,无可奈何地回到座位上,耷拉着脑袋不说话。

(说到此,台下听课的教师热烈地鼓掌)

师:好极了,特别是后半部分写得多具体啊!你看,老师们都给你鼓掌了。就凭你后面一句的描写也该得分。

(再请一女同学读开头部分。)

生:四毛是一个可爱的孩子,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他长着一个大脑袋,头上长四根毛。

师:“四根毛?该怎么说?”

生:头上长着四根头发,一个大耳朵。

师:“一个大耳朵?是单耳吗?”(笑声)

生:一双大耳朵。身上穿着一件*色的上衣和一条绿色的裤子;脖子戴着一条红领巾,人人见了都说这孩子一定很聪明。

(教师对该生这种用外貌描写介绍人物的开头方法给予肯定和赞扬。接下请写“下集”的一女同学读所写的文稿。)

生:放学了,四毛背着书包,拿着那张没考好的试卷,低着头,耸着肩,慢吞吞地往家走。

师:这一连串的动作写得多形象啊。

生:突然,他看见路中的一颗小石子,心情烦躁的他,把小石子……

师:你看这话说得多好啊!“心情烦躁的他”,还真有点外国文学味咧。

生:心情烦躁的他把小石子踢了一脚,说“真讨厌!”然后又慢吞吞地走回了家。

师:他还没到家。应说“又慢吞吞地往家里走去”。

生:到了家门口,四毛刚想敲门,但又把手放下了。

师:写得多细腻啊!

生:他犹豫了片刻,最后还是举起了颤抖的手。

师:好啊!我看你的本事不亚于托尔斯泰写《穷人》中的细节描写。

生:最后还是举起了颤抖的手敲响了门。四毛的妈妈正高兴着呢,她说四毛今天肯定会考个高分回来的,至少也会考99分。当她听到敲门声时,就笑盈盈地去开门。

师:“笑盈盈地”这个词用得好。你观察得多细啊!

生:“哟——我的乖宝宝四毛回来了。”妈妈高兴地叫道,“唉,宝贝,妈知道你准考得了好成绩,今天特意给你做了红烧鱼。”这时,四毛强作笑颜地说……

师:“强作笑颜”,好!(此时台下一片掌声)

师:老师们又鼓励你啦,该怎么说?

生:谢谢老师们的鼓励。

师:好,接着往下读。

生:四毛强作笑颜地说:“考得挺好的,看,99分。”四毛把66分的试卷倒了过去给妈妈看,妈妈高兴地说:“我家四毛就是能干!不考分也考99!”妈妈在围裙上擦了擦手,接过试卷一看,怎么是66分?!

师:这里加个“可是”,“可是,妈妈接过试卷一看”。

生:妈妈伤心地说:“四毛啊四毛,妈妈和爸爸把希望都寄托在你身上了。

师:这个“都”字强调得好。

生:你怎么这么不争气啊!”看见妈妈掉下了难过的眼泪。

师:这个句子描写得很真实。

生:四毛坚决地说:“妈妈,你别哭了。”

师:“四毛安慰妈妈说”就可以了,不要“坚决”,现在还“坚决”不起来。

生:四毛安慰妈妈说:“妈妈,你别哭了。”

师:读的声音太大了,写得好,还要读得好。读的时候要考虑四毛心里也难过啊。

生:四毛安慰妈妈说:“妈妈,你别哭了,今后我一定不辜负你的期望。”

师:多有灵气的孩子,我一说她就知道该怎么读了。

生:妈妈擦干眼泪说:“你把错题改好了,我再帮你签字。”

师:是“给你签字”,不是“帮你签字”。

生:以后四毛粗心大意的毛病改了没有呢?我不说你也会知道的了。

师:妙啊!妙啊!!(此时台下又响起一片掌声)你看,老师们又给你鼓掌了。

生:谢谢老师们的鼓励。

(教者再请一男生念“下集”,该生的叙写亦有多处独到的地方。如四毛拿着试卷往家走,一阵风吹来,试卷落到地上,四毛看见地面上倒向自己的试卷上“66”变成“99”,于是灵机一动,决定倒拿试卷给妈妈看;写妈妈做“红烧鱼”时自言自语地说道:“咱们家的四毛就是聪明,每次考试不是分就是99分。人人都说吃鱼补脑,我今天特意从集市里买了一条大鲤鱼,四毛吃了一定更聪明,说不定能超过爱因斯坦呢。”教师亦调侃式地说“咱们中国要出个爱因斯坦了”。再如写妈妈发现真相后大吼道:“怎么?只考了66分!你给我过来,今天我非打烂你的屁股不可!”说着拿着尺子追着四毛就要打。在学生念读中,教师不时引导学生修正,精采处,台下听课教师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

师:同学们,这两节课就上到这里了。回去后写“上集”的同学接着写“下集”,写下集的同学补写“上集”,把它抄写在作文本上,然后交给你们的老师改。写得好的作文请寄几篇给我,我谢谢大家了。就要下课了,你们有什么话要给于老师说吗?

(同学们有的说“于老师上课很幽默很风趣”,有的说“于老师上课就跟玩一样,我们一点也不紧张”。于老师感谢同学们的鼓励,表示下次还要跟同学们“玩”,还要更“幽默”,更“风趣”。

申请小学同步学习交流群,可加薛老师

1
查看完整版本: 永远的怀念听于永正老师讲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