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语境写作,追求的三种境界
傅登顺
(建德市新安江第一小学)
写作教学走过了文章写作、过程写作和当下的交际语境写作三个阶段。我国跨越了过程写作,直接进入交际语境写作。文章写作重结果,过程写作重写法,交际语境写作重交际功能。交际语境写作的引入,深受教师的拥戴,如同为写作教学注入了强身剂,提升了精气神。当务之急是要对交际语境写作的深入研讨。
一、穿越“陌生”的写作惰性
对“陌生”会有两种情绪,一是对“陌生”追求的兴奋,二是对“陌生”领域的恐惧。这自然会产生两种态度,一是充满冒险精神而不懈努力,二是因恐惧而产生惰性的不作为。交际语境的写作首先要穿越“陌生”而战胜惰性。
(一)明确目的的指向
穿越“陌生”写作创新的目标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创”是穿越“陌生”的方向。
1.跳出生活原形的窠臼。
写作排挤流水账,因为流水账是生活的复现,缺乏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这里的对世界、自我认识和创新性表述,是对世界、自我本质的新认识,而写作不是生活的复原。如写“我的书房”,不能学摄影机全方位的扫描,而是要撷取反映主人个性与兴趣的内容与细节,反映出见书房如见其人。
2.从阅读中获得启示。
对事物的认识:一是来自亲身经历的直接经验,二是来自阅读的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有限的,更多来自间接经验。为此,写作教学需要学生的广泛阅读生活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如对猫的认识,主要还是来自老舍《猫》一文。
3.以情写文组建题材。
内容取舍很大程度取决于作者的情感与喜好,或针对内容摄取,或想象内容补充,或虚拟构建。景语皆情语,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肖复兴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都是因情而作。
(二)激发动机的兴奋
写作动力来自对写作结果的预见,是一种实现目标的追求,更是写作的引擎和持续动力源。
1.解决新问题。
写作本质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否则就是“被”写作的应付。为此,写作教学要力避借助文本的套作,如人物外貌描写,都是中等身材,圆圆的脸,浓眉大眼……笑起来有两个大酒窝。关于人物外貌描写,杭州师范大学任为新教授的《外貌描写》的课例给予我们很好的示范。他以自己的外貌为描写对象,组织了三次外貌描写教学。第一次为外貌速写,学生观察后把老师的“高”“瘦”“老”照实写下来;第二次出于征婚需要,既要抓住特征,还要用词褒义,看了让人舒服。第三次用于寻人启事或通缉罪犯,就要抓住大家一眼就能辨识的特征。
2.预设新效果。
写作动机除了解决问题,还有预见结果。如对人物外貌的速写,是学生练习写作的基本功,抓住特点写是关键。首先,展示描写。其次,要求写生动,如对“高”的描写,在“老师个子很高,有一米七六”后面加上“站在我面前像一堵墙”,学生也许会更喜爱。再次,用于寻人启事或通缉令,能够便于人们一眼辨认,如“五十几岁,高、瘦、戴眼镜,头发有点秃,说话带杭州口音,上身蓝色衣服,下身穿黑色裤子”。写作预性,是学生最近发展区内的写作,对提升写作效益很有好处。
3.预见新成就。
多年来写作教学存在过分强调“自我表达”,而忽略“与人交流”,造成写作教学功能性缺失。随着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统编教材的全面使用,要补足“与人交流”不足的短板。写作教学从课堂走向校园走向社会。一是课堂交际。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猜猜他是谁。我们就可以来做一个“猜猜他是谁”的游戏!选择一个同学,用几句话或一段话写一写他。不能在文中出现这位同学的名字,但是要让别人读了你写的内容,能猜出你写的是谁。二是校园交际。校园是学生活动的主阵地,要通过写作引导学生观察校园,“我手写我校”介绍校园,关心校园,还可以向学生征求美化、改造的建议。三是社会交流。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融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