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壮阳,吃什么补什么
TUhjnbcbe - 2021/12/10 18:36:00

 古代的帝王们,大多“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为了享受人间至乐,势必要在壮阳上大做文章。在还没有发明“伟哥”的时代,他们要服用哪些起阳的春药,才能金枪不倒呢?

*帝问素女


  公元年10月21日凌晨,紫禁城内寒风萧萧,十几个宫女在翊坤宫中静静等待。她们一齐冲向帷帐,死死摁住躺在床上的男人,塞上布团,套上绳套,拼了命的用手拉扯。她们要谋杀的不是别人,正是嘉靖皇帝。宫女谋杀皇帝,史称“壬寅宫变”。


  目前,关于宫女谋杀皇帝的动机,有多种猜测,其中一种便认为,宫女是因为不能忍受嘉靖炼丹带来的折磨。据说嘉靖帝为了采得足够的炼丹原料,强迫宫女们服食催经下血的药物,轻则损伤宫女身心,重则造成失血过多甚至血崩,许多人因此丧命。嘉靖帝贪恋女色,迷恋道教是出了名的,他深谙采补理论,自觉以此可以长生不老。


  事实上,古代房中术是一种养生保气之术,通过男女交欢,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而房中术思想的基础,是道家的阴阳观。男人为“阳”,女人为“阴”。“阴阳交合”,便产生生命。


  战国至两汉之际,诞生了一本很著名的书:《素女经》,可谓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一部性学著作。《素女经》阐述了九种观点,其中之一,就是后世道家大力倡导的所谓阴阳交合“延年益寿”之法:男子通过采补强身,女子因激发体内阴气而健体,以致推迟衰老而延年益寿,甚至长生不老。


  《素女经》以*帝问素女的方式行文,影响深远,诸多理论均被后世继承。如唐人孙思邈在《千金要方·房中补益》中的方子——“若御女多者,可采气”。


  后周时做过刺史的李迁哲,有一百多个老婆,分住在一百多座宅院中,李迁哲往来其间,纵酒欢宴。究竟生了多少个儿子,连他自己都不清楚。子孙参见时,需要翻开花名册,才能叫得出他们的名字。一夫多妻制虽然让男性“采阴补阳”,但也可能造成众女伐男,采阳补阴,江河日下的局面。于是,温肾补气的壮阳药,就派上了用场,需求旺盛。


  元朝太医忽思慧,就通过一剂药膳,治好了元仁宗的阳痿症。元朝延佑年间,元仁宗西征回到大都,因操劳过度,房事不举,十分痛苦。忽思慧听了,就取来羊肾1对,配以羊肉、韭菜、枸杞、粳米等食材,做了一碗“羊肾韭菜粥”。皇帝喝了,疗效明显,不出三个月就让皇妃怀上了龙种。


  “羊肾韭菜粥”,何以有如此奇效?原来,羊肾能温补肾气,益髓填精;而羊肉能温中祛寒,温补气血。至于韭菜,民间一直称其为“起阳草”,更能补肾益阳、健胃提神。这几种食材搭配做成药膳,自然能让皇帝重振雄风。


  补阳药原本有多种功用,可后来却被民间发展成单一功用的壮阳药。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壮阳药原本的功用是方便行房中术,以延年养生,但翻开史册,因服食壮阳药而短命的皇帝、官宦、富商大贾,屡不绝书。这又是为何?其实,房事养生的首要原则即为节制。马王堆房中书《天下至道谈》就认为,阴阳交合虽有益于养生,但房事过度便会损伤肾精、阴损及阳,以至气血逆乱、百病丛生。西汉的枚乘深晓此理,在著名的辞赋《七发》里便说过,“皓齿蛾眉,命曰伐性之斧;甘脆肥醲,命曰腐肠之药”,沉溺女色,就会丧身殒命。但道理知易行难,殒命于女色的人不知凡几。壮阳药就做了替罪羊,既受到人们渴求,又上不得台面。

韩愈服硫磺


  两汉魏晋时,五石散十分流行,也被纳入壮阳药的范畴。五石散本是用来治疗伤寒的,因服下之后体内大热,后来竟变成了强身回春药。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曾充分肯定五石散有益精补中、阳痿不足的作用,但是他也说明了五石散的剧*。劝人宁可吃野葛,也不要服用五石散,野葛是一种有剧*的草。


  汉成帝刘骜的死,和慎恤胶大有关系。《飞燕外传》记载,刘骜后宫中拥有赵飞燕、赵合德姐妹俩。自从得了赵氏姐妹,刘骜整日抱着这对姐妹花淫乐,乐此不疲,由于纵欲过度,弄得腰部直不起来。


  刘骜身体虚弱,雄风不再。赵飞燕就献上慎恤胶。这慎恤胶,由道士炼丹而成,主要成分是寒石散。据说吃了这种药可以数幸而不倒,刘骜重振雄风。有一次,赵合德喝醉了,误将原本一次吃一颗的慎恤胶,给刘骜喂了七颗,结果刘骜浑身发烧,精液流注不止而死。


  唐末时,术士韦山甫发现了石硫磺拥有壮阳的作用,于是石硫磺又大为流行。只是石硫磺的壮阳作用只是一时半刻的,长期服用会致人死亡,唐代著名诗人韩愈就是死于过量服用硫磺。


  韩愈曾纳有两个小妾,一个叫绛桃,一个叫柳枝,人如其名,能歌善舞。韩愈十分喜欢这两个小妾,还为她们做了一首《感春诗》来炫耀。后来,唐穆宗时期,韩愈被安排到山西安抚叛乱。人在他乡,自然情不自禁的想到了两个娇妾,触景伤情,又做了一首《夕次寿阳驿题吴郎中诗后》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然而,这边思念,那边却出了轨了。柳枝趁韩愈不在家,竟然偷偷地翻墙逃跑,寻找下一春,幸好被家丁逮到了,这事传到了韩愈的耳中。韩愈对两个小妾自然不错,她们为什么要红杏出墙?原来韩愈年纪大了,身患阳痿之疾,娇妾得不到满足,结果另寻他途。韩愈为此事连连发愁。后来,韩愈碰到了一个道士,那道士给他传授了一种可雄起的秘方。首先买几十只公鸡,在大米里面掺入硫磺喂食,并且严禁与母鸡交配。等到公鸡长到一千天后杀掉,每隔一天吃一只。韩愈吃了这药感觉还不错,去烟花之地试了几次,果然重振雄风。后来,他越吃越多,身体也渐渐不支,在57岁那年卧病在床。韩愈对前来探望的人说,搞成这个样子,都是因为吃了那个药的缘故。


  唐宋时,医家在“五石散”的基础上,加上桑螵蛸之类的壮阳补肾药,又发明了阳起石。中医认为,阳起石性温咸,有温肾壮阳的功效,可以用来治疗阳痿、遗精、早泄等疾病。由于阳起石的特殊作用,经常有官员派人去山中搜寻,后来市场上流通的阳起石越来越少,以至到了宋代,阳起石仅作为贡品被进献入宫。


  南宋皇帝赵禥25岁登基,曾一晚上临幸了30多位宫妃。虽然皇帝年轻,但如此行事,没有壮阳药可不行。


  由于五石散、阳起石的前车之辙,宋人便找寻其他的壮阳药。龙盐和山獭骨便由此登上了舞台。龙盐采摘下来,用盐渍之后可以治疗虚败,有益于房事。


  龙盐是什么?其实就是紫梢花,在药理上,紫梢花确实具有补肾助阳、固精缩尿之功效。而山獭骨,更为超强壮阳药,宋人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中说“獭性淫*”,明人谢肇训著的《五杂俎》记载:“山獭肾……能壮阳道,视比海狗肾,功力倍常也。”山獭骨比海狗肾还厉害。


  海狗肾是一种中药,主要功效便是治疗阳痿早泄。由于效果颇佳,直至明代海狗肾依旧被人沿用。《万历野获》中说,大宰相张居正妻妾成群,平日里免不了要用到壮阳药。戚继光曾给张居正送礼,送的就是海狗肾,张居正服用之后,“严冬不能戴貂帽”,即使是大冬天,也不需要戴帽子。而跟着他上朝的文武百官,自然也不能戴帽子,只能挨冻。张首辅盛年丧命,和过度服食海狗肾,有很大关系。

秋石与“炼尿尚书”


  皇帝借壮阳药肆意淫乐屡见不鲜,而嘉靖皇帝朱厚熜玩出了新花样。别人是求药,他是自己动手,亲自配药。既想长生不老,又想御女万千,红铅丸和秋石便成了朱厚熜形影不离的东西。


  红铅丸是以童女的初行经水为主要原材料制作的红色药丸。当时的术士相信,童女的月经可保长生不老以及壮阳回春,于是纷纷进献。《五杂俎》中记载了红铅丸的制作,大致就是普天下搜寻美丽的童女,收集她们初潮时的经血,加入露水、乌梅以及香料熬制,最后用火提炼制成固体的药丸。


  嘉靖的孙子明光宗朱常洛,正是由于过量食用了红铅丸,继位一个月便死亡。明光宗即位之后,郑贵妃从侍女中挑选了八位能弹会唱的侍女献给他,身体不好的明光宗,整天和这八个侍女*混,导致身体越发虚弱。光宗病危,竟然继续服用红铅丸,于是一命呜呼。


  秋石是从童男童女尿液中提取的洁白结晶。男性要补虚,就必须服用童女尿提取的秋石。


  实际上,秋石确实拥有一定的延年益寿功效。宋代大科学家沈括在任宣城知府时,就亲手提炼过秋石,据他回忆说,他的父亲曾经得了“瘦疾”,用各种方法治疗了九年都没有用,直到服用了秋石才治好。他本人在驻守宣城时也得过大病,一病就是好几年,后来服用了秋石,果然见效。由于秋石的药效明显,为了推广秋石,治病救人,沈括将提炼秋石的阴阳二法收录于《苏沈良方》中,流传至今。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注明了几个秋石方的药效,如“秋石乳粉丸,服之滋肾水、固元阳、降痰火”,“秋石四精丸,治思虑色欲过度,损伤心气,遗精小便数”等等,它们的药效,无不表现了滋阴、安阳、降火的功能。可以说,适量服用秋石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古代皇帝为了延年益寿和壮阳,过度服用,反而损伤身体。


  秋石在明代宫廷中十分风靡,当时竟有通过进献秋石而加官晋爵的。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记载,明人顾可学被罢官十年,不甘寂寞,于是就贿赂严嵩,自荐有奇药,说可以长生不老。朱厚熜服用之后,觉得有效果,于是便对他厚爱有加,虽然顾可学的名声很差,但还是官至礼部尚书。当时有传言曰,“千场万场尿,换得一尚书”,顾可学也就被人称为“炼尿尚书”。而一生都在追求长生不老的朱厚熜,却只活到了六十岁。

御书房里的“葡萄”


  尽管前人因为服用壮阳药而多有损命,但是到了清代,壮阳药在宫中还是广为流传,甚至被制作成点心、水果供帝王食用。孙静庵在《栖霞阁野乘》中,还记述了一则“圆明园发现壮阳药”的故事。


  说有一天,咸丰皇帝在圆明园召见翰林丁文诚。丁文诚奉旨入园,但是咸丰皇帝还没起来,于是太监就领着丁文诚去御书房等候。在御书房瞎晃悠时,丁翰林看到一盘“葡萄”,忍不住偷吃了一颗,味道不错。当他正要吃第二颗的时候,突然觉得有一股热气钻入肚中,阳物突然就长了一尺多,撑起了帐篷,吓得他赶紧弯腰挺臀抱肚子,不敢移动。


  这可怎么办,要是被皇帝知道了岂不是失态?于是他急中生智,突然就往地上一躺乱滚,边滚边喊肚子疼,旁边的太监听到了拿药给他吃,哪会有什么效果。后来实在没办法,就和皇帝禀报说,丁翰林突生疾病不能面圣,让他回家去了。丁翰林回到家足足躺了5天才慢慢复原,可见这药效之厉害。至于圆明园中为何会有这种药物,可能与紫禁城里对皇帝性生活管制比较严格有关吧。

“吃啥补啥”的奥秘


  上文提到的所有壮阳药物,基本都是通过服用来达到效果的。而且是因循“吃什么补什么”的思维。比如人们认为牛鞭又大又粗,因此中医将其入药,用于增强性功能。催淫壮阳草之所以入药,也是同理。石膏、牛膝、犀牛角,这类东西比较坚硬,就用来治疗男性的阳痿。尤其犀牛角,据说好的犀牛角磨成粉,每公斤高达美金五万元。正可谓“同物相类”。


  马王堆汉简《十问》中,记有一则故事:*帝问大成,吃哪些保健品能壮阳。大成回答说:“春爵员骀,兴坡(彼)鸣雄,鸣雄有精,诚能服此,玉策复生。”“春爵员骀”就是麻雀蛋,“鸣雄”即公鸡,“鸟精”则为公鸡睾丸。古人认为,动物的性器官蓄积了阳精,经常吃可以壮阳,提高行房能力。宋代的《太平圣惠方》记载,以菟丝子、覆盆子取汁去渣,再用药汁加上麻雀肉、粳米煮熟,熟后加葱、盐调味,空腹食用。麻雀肉可壮阳益气,暖腰膝,强筋骨,益精髓;菟丝子、覆盆子有补肾气,壮阳道,益精气的作用。此粥是治疗阳痿早泄,腰膝酸软,眩晕乏力的良方。而鹿茸能够滋补壮阳,也是由于人们相信鹿有千岁长寿,并且交配频繁。


  这种理念实际上是受上古巫术的影响。中医收录的很多药物确实具有“吃什么补什么”的功效,但有一种药物却是由于巫师方士对官僚皇帝投其所好而出现的,这就是紫河车。紫河车就是人出生时的胎盘。中国的巫术术士认为“生命力不灭”,从母体脱落的胎盘,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后来中医就认为,一切有“气血虚弱”症状的疾病,都可以通过食用胎盘来调理,甚至认为食用胎盘可以延年益寿。


  在明代以前,人对胎盘,一称胞衣的处理方式,都是掩埋,而明代中后期,大批的术士开始传食用胞衣可以壮阳补益、长寿不老。此后这种风气逐渐传播,以致大批中国本土医家将“紫河车”等引入自己的著作中,对这些奇怪药方大肆吹捧,迎合王公官僚的口味。


  明代“倡食胞衣”之风,造成了恶劣的后果,顺治康熙年间出台的《大清律例》,就对“剜人脏腑及孕妇胞胎,室女元红之类”,处以凌迟处死的重刑。


  在几千年的封建王朝中,大臣对皇帝都高呼“万岁爷”。是不是也是受到了“同物相类”的影响,毕竟有这么一句话,“千年王八,万年龟”,这是借“万岁”之比,期盼皇帝长寿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壮阳,吃什么补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