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菱塘旁的乡愁和童年湿地旅行指南
TUhjnbcbe - 2022/2/13 2:15:00
北京重点皮炎医院 http://m.39.net/pf/a_8833134.html

江南是一个水系众多的地方,湿地农业的生态系统是复杂多样的。人们居住在湿地周围,湿地维持着人与自然的平衡,也为人们提供了日常所需的食物。充满活力的水乡湿地正是很多人乡愁与童年记忆的来源。

『乡村改造』

重温年少的乡愁

______

江南自古是一个水系众多、湖田纵横的地方,稻田、鱼塘都是古老的人工湿地类型。最早的人类群居生活就是从“泽水而居”开始的,湿地为人类提供了天然的食物和庇护。智慧的先辈们也渐渐熟悉了湿地的奥妙,创造湿地,并把这些“人工湿地”打造成了自己的宜居家园与粮仓。

▲引入村庄的河流就成为了内河,对村民的种植、生产、生活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为了体验水乡的湿地生活,我们来到了嘉兴乌镇的老村落乌村。这座七十年代落成的老村庄被京杭大运河与关河环绕,运河的一条分支通过闸口,流经村庄,成为内河,成为农田灌溉的水源。随着城镇化的普及,越来越多村民搬到城市居住,村落里留下了数以百计的闲置房屋。这些旧农舍就被改造成了农业休闲度假村,让空置的房屋得以重新利用。

▲改造后的村庄尽可能地保留了从前的房舍、农田和水塘,充满了田园气息。

▲通过水栅,著名的京杭大运河绕进了村庄。

初秋的季节,湖荡的水面上生长着丰富的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近岸的浅滩上,芦苇和蒲草随风轻摇,诗意荡漾。孟郊有诗云,“池中春蒲叶如带,紫菱成角莲子大。”自然村落的河道、鱼塘与树林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使得湿地水鸟们能够依存于人类的聚居地而生存。

『农人的粮仓』

这里永远不缺食物

______

农舍的房前屋后被小沟渠、小池塘、藕塘、菱塘围绕,更远一点的地方是鱼塘、虾塘和水稻田,充满了湿地的诗意。水生作物的种植通常不会花费农民很多的功夫,它们大多处于半野生的状态,稍种即长。以菱角为例,秋天采收菱角后菱的根、叶会沉降到水底,年久腐化,成为葑田的一部分。等到来年初夏,新的菱叶又会从塘底挺出水面。

村庄入口的田地,被用来种植“湿地的口粮”水稻。清晨时分,成群的白鹭在稻田中休憩。水稻是一年一季的,等秋天杭白菊成熟的时候,也到了收稻谷的季节。打谷之后,把秸秆也收下来,是编草鞋、做稻草人的材料。

▲白鹭十分惧人,距离它们还有几百米的时候,它们就会飞走了。

▲学习编织草鞋,不仅可以溯溪,冬天也可以防滑。

九月莲蓬季之后就可以采藕和芋头,十月是南湖菱,十一月有荸荠。新鲜的莲子、荸荠、菱角都是水乡人的零食,也可拿来做甜品,如桃胶鸡头米、藕粉、红糖芋头等。

▲荸荠田,水下的荸荠既是一种水果,也是一种蔬菜。

▲美味的藕粉和桃胶鸡头米。

由于水环境的丰富,村民们尽管以农为主,渔业养殖也很发达。丰水的环境里有较多的野生资源,河水中有鱼虾,人们随意地在河道中围一点木桩和木条,到了时间就可以取鱼。

▲水乡人的餐桌上永远不缺河鲜的美味。

『生物多样性』这里有水鸟与青蛙

______

虽然藕塘、菱塘是人工开凿的湿地,但时日长了,就与外界有了越来越多的连接。比如说,青蛙可以蹦进去,蜻蜓与鸟可以飞来,蛇与泥鳅也可以从地下的泥洞钻进去。在池塘边“潜伏”着,能看到各种美丽的水鸟、青蛙和蜻蜓。

▲*苇鳽是一种中型涉禽。

▲黑水鸡喜欢栖息于富有芦苇和水生挺水植物的淡水湿地。

▲临近傍晚,青蛙最喜欢呆在水流湍急的地方发呆。

捕鱼钓虾摸螺蛳是每个水乡孩子的乐趣所在。夏天吃了午饭,村里的孩子会相约到河塘或小水沟里钓小龙虾,在细竹竿的一头缠上一根绳子,绑住猪肝,小龙虾一般生活在长水草的地方,但它们喜欢腥的气味,一下就上钩。一下午可以钓大半桶,给晚上加餐。但入夜后,孩子们就不再被允许近水了,水草丰茂的地方,容易有蛇,大概也算得上是“湿地的禁忌”。

▲钓小龙虾是乡下孩子童年的乐趣。

▲这就是小龙虾潜伏的地方。

乌村

1
查看完整版本: 菱塘旁的乡愁和童年湿地旅行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