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你喜欢动物吗发一句评论抢笔记中的动物
TUhjnbcbe - 2022/4/1 0:35:00

文/张歆芷

万物皆有灵性,此语在生活中、阅读中屡见不鲜。长久以来,国人以敬畏的态度看待万事万物,遂有许多精彩无比的关于性灵的发现。

阅读《笔记中的动物》一书,引发类似之感,更认定万物皆灵。作者陆春祥以分享感悟的态度,将数年累积关于动物之笔记一一展示,笔记引述之范围,以古书为主,然而年代不限,凡是有关动物之描写、动物之寓言、动物之习性皆现于书中,有旁征博引之效。在感受分享之外,也系统地讲述与动物相关的各类民间故事,并注重故事的启发意义,遂能站在动物一面,为彼发声。全书描写以散文的形式,但形散神聚,逻辑周至。

动物是极通人性的:探索人与动物之关系

动物是极通人性的,本书序言如此强调。

《爱的教育》写动物具有哪些和人类共同的个性,它们不仅乐于从善,也会仇怨,甚至会羞赧惭愧。人类与动物的交集,比我们想象的更细致、更精彩,这是多有意思的发现,甚至足以作为一项议题,供人探求、琢磨。此书亦担当此重任,在随后的篇幅中,徐徐讲述,正如作者之言:“我们与动物同在一个现场”,钻探两者的共通之处,必是一浩瀚的工程。然而本书在探索发现之上,又提出新的论点:“虽然人类只是自然的一部分,但人类绝对是自然的主宰”、“人类掌握着动物的生杀大权”,如何看待两者间不平等的地位,人类如何设定自身之立场,都是书中提及的思考话题。作者呈出本身鲜明的态度,但语气松缓、留出余地,令读者阅后亦能自我思辨,使答案见仁见智,这不失为阅读趣味的一种。

动物与人类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不仅于生活上,精神上亦是。屋檐上常驻神兽动物之雕像,地名常与动物相关,人名也频频取自动物,而动物甚至与人类有相同的情感。这是一个尤为有趣的现象,却鲜少被探究。《笔记中的动物》汲取古书中有关记述,探究动物与人类生活之渊源,转述古人与动物的奇闻异见,用以探索人与动物之关系。

大量转述古文之余,作者亦看重古代文字,遂令目录一侧,附有文章名称之小篆译,颇为雅致。在分享多年记录的同时,谈及自身的看法。或因有感于小动物可爱活泼之态,遂文章语言轻松,思维活跃,却不乏思考,在《翠鸟的溺爱》一篇中,着重写翠鸟溺爱其子的行为,谈及与当下社会现状相似的情形,引读者深思。

再如《鹅的喜剧》一篇,作者不遗余力展示鹅的分明性情。俗语常称痴者为“鹅头痴人”,词汇趣味且形象非常。鹅的性情虽具攻击性,但若真行动起来,却无杀伤力,加之姿态痴萌,实则憨态可掬。其之痴态便被人们转用到语言的类比中。中国人讲究语言圆通,若遇痴人,直言不讳似显不敬,但若用此萌物比喻,则幽默、婉转得多,这正是小动物给人类的启发,风趣十足。类似之启迪在书本之中不胜枚举,供读者玩味、赏读。

此外,本书的可贵之处在于,对我们的同类——各类动物的尊重之心。动物们的喜怒哀乐,千百年来,确实是纠缠在和人类的较量当中,动物本身往往也成为被驾驭的弱者部分,当它们成为我们生活伴侣、成为宠物的时候,玩物之心则易使人私欲强大。社会新闻常现,人类抛弃饲养的动物、虐打流浪猫狗等事,仿佛它们召之即可来,挥之便能去,人类与动物之相处,缺乏责任心,更遑论尊重。这现象的发生在当下,或许无法避免,当人类却能尽力使姿态端正。书本由始便以众生平等的姿态为动物发声:“人是高级动物,再高级也是动物。众生平等,也包括最低等的动物”,末了又提及应以从善之意、大爱之心,与动物伙伴依偎,为读者传达一则宽和善意的提醒,为书本延续余温。

总之,《笔记中的动物》是一本五光十色的书籍,飞禽走兽俱有、色香味描写俱全,加之别致的配图,多样的角度,共使书本丰盛。它能给予读者一次新奇、有趣的阅读体验,不妨怀揣一片童心,细品此书,并试着体味其中各式各样的动物朋友们。

《笔记中的动物》内容简介

本书皆以动物为话题,题材均选自汉魏六朝、唐五代、宋元明清之历代笔记,如冯梦龙的《物性之愚》、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彭大翼《山堂肆考?羽集》等等,笔记中的动物至大如象,小至蜜蜂,飞禽走兽竟有五十余种,虽挂一漏万,也算披沙拣金。作者从现实出发,或援引,或生发,针砭时弊,庄谐并重,行文立意,蓄意求新。通过描述中国传统文学作品中的动物故事,希冀人类善待生灵、尊重生命,体现众生平等、尚法守信的精神原则。整本书广征博引,趣味盎然,笔调清新洒脱,却意味深远。每篇配以手绘插图,流畅的线条勾勒出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有种质朴含蓄的古意。

通过这本书,你可以在历代笔记中游历,看古人笔下的动物百态,新锐独立插画师晏子手绘插画,并可以获得陆放先生特制版画藏书票。

陆春祥,笔名陆布衣,国家一级作家,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杭州日报报业集团上市公司监事会主席,浙江传媒学院、浙江理工大学等客座教授。已出杂文随笔集《新世说》、《病了的字母》、《新子不语》、《焰段》、《字字锦》等十余种。作品曾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浙江省优秀文学作品奖、上海市优秀文学作品奖。

千万年来,人类与动物在同一现场。爱因斯坦曾预言:如果蜜蜂从世界上消失了。人类也将仅仅剩下四年的光阴。那些鸟兽虫鱼,一直出现在中国历代的笔记中,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它们和人类一样,会疼痛,会流泪,也会思念。表面上看,作者是在古人写的各种笔记中追着动物到处看,但而实际上他

1
查看完整版本: 你喜欢动物吗发一句评论抢笔记中的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