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海曲情思哦,香河
TUhjnbcbe - 2022/4/2 21:55:00
治白癜风专业医院 http://www.yangguizhe.com/

不久前,东港区作家协会组织到新成立的香河街道采风,我因为有其他事情而没有成行。事后,辛崇发先生多次对我说,一定要去看看,香河不仅风光秀丽,还有文化内涵,真的很有看头。

其实,香河这个名字还是比较陌生,因为以前这条河叫香店河,全长十几公里,蜿蜒在日照老城的东郊,这些年随着日照市建设的不断扩展,已经淹没在高楼大厦和厂矿企业当中了。在城里生活几十年了,经常路过此河,也没有觉着特别的好,即便是现在改建了,美化了,河两边栽上了绿树、花草,铺上了大理石砖,建上了亭台楼阁,无非是与众多城市中的河流一样,改善环境、防洪排泄,给老百姓提供休闲娱乐的去处等功能。

那么,香河,真的如他们所说的那么好吗?

这天,一场久违的小雨过后,大地显得格外清新。约好辛崇发先生,途中又有几个熟悉香河的朋友参加,一起去香河看看。开车从北京路往北,与山海路交叉口西一百米处路南,见有一棵枝繁叶茂的柳树,旁边矗立着一约三米高的青灰巨石。

“到了。”朋友说。

“哦”,我一愣,这个地方太熟悉了,周末回老家必须从这里经过,从没有觉着这里与香河有联系。下了车,大家一起走了过去,只见巨石上面清清楚楚写着“香源”两个大字。

“这就是香河的源头?”我更惊奇了。

“是的,这就是香河的源头。”朋友说。

怀着好奇和惊喜的心情,我围着巨石转了一圈,然后来到了桥面上,见东面一个山泉,一泓清水倒影着四周的柳树、芦苇、蒲草等绿色植物,粉红的月季花和嫩*的太阳花点缀其中,散发着沁人心扉的香气,“香啊,真香啊”。我不由得心想:香河就是从这里得来的吧。

向西望去,满眼新绿。泉水穿过桥洞向西流去,河底几乎被绿植覆盖,河水上面浮着绿萍,两面河堤上,绿树成荫,鲜花成片,一眼望不到边,顿觉令人心旷神怡。

北面桥头的柳树下,有四五位老大爷坐在石凳上聊天,无不透露出惬意和闲适。听着不远处北京路和山海路上来来往往的汽车轰鸣,真是难以想象这个地方是多么的“闹中取静”。

“走,大家上车,顺着河堤一路观光……”朋友笑着说。

汽车从桥南向西是一条绿荫小道。北面并行的山海路我经常走,也看到路南面有一个绿色长廊,但真的不知道里面还藏有一条河,河堤上还有一条风景如画的观光小道。小道两旁鲜花盛开,或红或*或紫或白,姹紫嫣红,争奇斗艳。路旁不时设有观景台、停车场。每隔一段都有不同主题的景点,或桃园、或桂林、或松涛、或竹海……枝连枝,叶接叶,稀疏有序,高低不同。一会儿遮天蔽日,一会儿花雨铺地,一会儿曲径通幽,一会儿人喧车鸣。行走期间,身心顿时沉静、放松下来,要么深深吸一口气,要么下车到花丛中拍个照,要么到观景台上极目远眺,远处杨树枝头几声布谷鸟啼叫,一下子就让你忘却了烦恼忘却了忧愁回归大自然中了。

“那是什么村?”我指着一个绿荫掩映的村庄说。

朋友说:“那是北小庄。”

北小庄。这个村庄我是熟悉的。上世纪七十年代,村里一位妇女因营救两位少年而牺牲,当时全县都宣传她的英雄事迹。现在变化的都认不出来了。

“与北小庄邻村的是不是小莲村?小时候赶东关集就必须走这个村子。”我说。

朋友说:“是的,这个村可不得了,人杰地灵,历史名人辈出,经济发展……”接着他介绍起了小莲村的历史及现状。

这个村在明朝正德3年,由牟氏族人迁址此地成村。因为村前有汪,汪中有莲花而得名小莲村。莲花汪与香河相通。这个村牟氏家族出过一门四进士。牟朝宜、牟若鈖、牟鸿骞和牟衍騋先后考取进士,他们都为官清廉,忠于职守,留下了大量的诗文,深受世代人们的敬仰。如今,村里还保存着牟氏祠堂,已经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一边走着,朋友一边讲着香河两边的故事。当走到一片茂密的竹林时,朋友介绍说:当年香河两岸长满了金镶玉竹和柳树条、蒲草等植物,小莲村村民就是靠着竹编这一门手工艺发家致富。

故事还要从牟朝宜说起。清乾隆十二年,时任江南汤山县知县的牟朝宜回家省亲,见好多村民农闲时蹲墙根晒太阳,无所事事。家里穷还不做事,这让牟朝宜很着急。他一次走亲戚,恰巧路过香河,看到这里的水竹、柳条、蒲草资源丰富,就让三弟牟朝岱去江南学习编制手艺。很快牟朝岱学成回村,并带动了全村编制提篮、提盒、竹筐、竹筛子、灯笼、柳筐、蒲席等40多个品种外卖,并远销大连、烟台、青岛等地。目前,全村有多户搞竹编加工。年,小莲村竹编手工技艺被列为日照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朋友这么一说,我对小莲村有了更深的了解,想着下一步还要去看看。

从小莲村开始,河道就拐弯向南了。路两旁的桃树逐渐多了起来。在一个整修宽敞的地方,有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桃花渡”。难怪啊,原来这里长满了桃树啊。此时,已是孟夏,桃花早已随水流去,只有毛茸茸、青青的桃子挂满枝头。

“为什么叫桃花渡呢?”

朋友说:桃花盛开时节,花瓣都落到河面中,仿佛成了红地毯,所以就叫桃花渡。

“踩着桃花能过河吗?”一个朋友故意开玩笑问。

大家哈哈大笑。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里的确是观赏桃花的绝佳景点。待到阳春三月桃花盛开的时候,香河两岸,一片桃红,游人纷至沓来,或照相或赏花,那可真是:人面桃花相映红。

小路继续在花丛中、林荫下蜿蜒。河水渐宽,芦苇、蒲草更绿更密。燕子、野鸭、鸳鸯、白鹭、翠鸟等鸟儿或在水面上嬉戏,或在草丛中觅食,或静静地立在荷叶上,一旦有个风吹草动,它们就掠过河面,溅起朵朵涟漪和阵阵水花,飞入对岸的树林里或芦苇荡里。

我们放慢脚步,轻轻地往前走,甚至不敢照相,不忍心惊动它们,它们真的不需要人类的打搅。

继续往前走,河两边的高楼显然就多了起来,林荫小道穿梭在一道道纵横交错的城市干道中间,车辆、人流也多了起来,香河就这样默不作声地进入城市繁华区了。

我们在一个叫“睡莲广场”的地方停了下来。广场设计现极富有现代气息,上面修建了喷泉、画廊、台阶、栈桥、石壁等,附近的居民或推着儿孙悠闲玩耍,或围着广场溜达,还有一些老人随着音乐练剑、跳舞。

我们驻足观看。朋友感慨地说:这个地方过去的是一片烂泥塘,周围杂草丛生。过去闹饥荒的时候,附近的村民都到这里挖野菜、摘树叶充饥。

看着眼前的祥和、热闹景象,新旧对比令人感慨不已。

朋友转身指着西面的一个村落说:你看到了吧,那个村子叫西安吉庄子。

我点头,因为村里有一棵大白果树(银杏树),我们每次到城里都能望到。朋友接着说,这个村子里至今还流传着一个“九指节妇”的感人故事。

我还真没有听说过,听朋友细细说来。

我为什么要提及这个故事,是因为故事的主人公刘氏经常来这个地方挖野菜、撸榆树、柳树叶子养活一大家子人。雍正二年,刘氏的丈夫在南方做生意,不幸去世。当棺木运回家里时,刘氏悲痛欲绝,一心要随丈夫而去。多亏家人及时发现,才活了一命。经过家人的反复劝说,为了照顾好公婆还有未成年的儿女,还有尚在襁褓嗷嗷待哺的婴儿,她咬下自己的一根手指放在了棺木里随着丈夫一起下葬了。

后来,刘氏挑起了赡养公婆、抚养儿女的重任。她数十年如一日,含辛茹苦将孩子养大。公婆生病了,她寸步不离,亲自喂饭,悉心照顾。家里断粮了,她就到香河岸边挖野菜、撸榆树、柳树叶子然后搅拌上*豆面充饥。生活再艰难,日子再困苦,她也让儿子上学。刘氏的付出终有得到了回报,在她的子孙中,有三位考取秀才,四位被朝廷选用为官。乾隆三十八年,刘氏辞世。官府将刘氏尽孝道、育子孙的事迹上报朝廷,皇帝当即下旨封她为“一代诰命二轴”。礼部具题蒙恩赐坊“节孝完人”。

乾隆四十六年在村西南建牌坊,以表彰刘氏之功德,也让后人永远瞻仰。可惜的是,此牌坊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据村里的老人回忆,此牌坊庄严肃穆、雄伟壮观。主建筑高十米,顶端为一披石,披石下正中一青石上面刻着“圣旨”两个大字。下方为高1米,宽7米的水磨石板,南北两面都刻着“节孝完人”四个大字。牌坊由四根六棱石柱支撑,石柱正面刻有对联,上联:寸心金石摩苍漢。下联:一节冰霜向碧天。据说此联是宰相刘墉所题写。现在,除了“圣旨”石刻尚在,其余都已经无法寻找了。

我曾到过徽州游览过棠樾牌坊群,那里已经建起了五星级旅游景点,每天游人如织。有些牌坊所表彰的事迹还真不如刘氏牌坊感人、影响大,但人家徽州留下了,西安吉庄却没有留下,对香河文化来说也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为此,我们几个人围绕如何保护、利用、开发古代遗留下来的遗迹文明展开了讨论。一个朋友说,在古物、古树、古建筑等保护方面,北方比南方就是有差距。现在江南的周庄、乌镇、宏村等地,都还保留了古代的花木、古建筑群等,现在看都因为开发旅游资源而得到利益、实惠了。我们北方不是没有,而是受某种人为的因素或自然灾害许多被毁掉了。离香河不远的李家庄子,就曾有一棵江北第一桂花树,每年开花季节,十里之外也能闻到桂花香,现在可惜已经不不存在了。

像城关的荷花湖,石臼的风动石,驻跸岭的银杏树……都已经见不着了。

辛崇发说:“好在小莲村还保留了古祠堂,西安吉庄也保留下了一棵古银杏树……”

“那里不是一片古建筑吗?”

“那是仿古建筑。”

突然,前面香河两岸出现了古色古香、亭台楼阁,很有江南小桥流水人家味道的建筑群。

“过了山东路、海曲路,香河汇入海曲湖。”朋友说。

海曲,古日照县名。也就是说,香河是一条地地道道的日照河,是一条实实在在的家乡河。

“这里不应该是香河的尽头吧。”

朋友说:“再往下便是张村河、崮子河、付疃河……最终入大海”

我们立在写有“海曲人家”的牌坊下,举目四望,香河在这里已经变宽成湖了。湖中有岛,有一心桥与两岸相连,岛上修建了拱桥、凉亭、咖啡馆、酒吧等。成双成对的恋人在桥上合影留念,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脸。这片建筑群,是近几年才开发的一个具有休闲娱乐、文化传承、住宿美食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旅游景区。美术馆、书店、画室、古玩店等相继落户。日照作协每个月都在这里举行沙龙聚会,全国各地的书画家也经常在这里举办书画展览…….这时,我才感受到了辛崇发先生所说的话——香河还是一条很有文化的河。

香河与张村河在这里交接,文化与经济在这里交融,历史与现代在这里交汇……这就是香河,诉不尽的乡愁,道不完的记忆,不仅传承着历史文明的印迹,也承载着未来美好的梦想。此时,天色已晚,华灯初上,万家灯火。灯光倒映在河面上,色彩斑斓,斑驳迷离。我站在香河桥上,回望十里香河,一路景色,一路芬芳,一路故事。虽然没有银河那么浩瀚,也没有万里长江那么宽阔,但香河自有她的韵味、自有她的魅力。千万年来,沧海桑田,她自始至终默默地流淌着,不张扬不吝啬,无私地养育了两岸的人们。直到现在,香河还是那般从容那般妩媚那么的令人难以割舍的情怀,这便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哦,香河。

作者为山东省大地保险公司办公室副主任,日照市东港区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长篇小说《屯屯沟河无语东流》《保险丽人》《办公室那些事儿》,即将出版长篇小说和电视剧本《汉王剑》,曾获山东省“五个一”工程奖、日照市文艺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海曲情思哦,香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