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初的连绵细雨让杭州的温度再度降低,秋天的生命也到了尾声。在杭州植物园菊花展的人海中我们开启了植物园鸟类调查的最后一程。
从北门进入不过五分钟的距离,我们来到了山水园。各色正盛的菊花、播着优缓音乐的老人、拿着望远镜的小孩包围着湖中一只只生动的水鸟。一群斑嘴鸭在水中缓慢游动着,池中岛边黑水鸡亲鸟正带着幼崽们清理羽毛,几片荷叶中还有一对小??不时潜水捉鱼。
在植物园中,大部分鸟类属于广泛分布,在植物园的大部分地方都能发现他们的身影,不过有些鸟类在我们的鸟类调查和过往的经验中,往往出现在相同的地区范围内。斑嘴鸭、夜鹭等水鸟稳定出现在山水园的水池中,普通翠鸟、红嘴蓝鹊等鸟种在此附近也经常出现;而淡眉雀鹛、红嘴相思鸟则更倾向于生活在人类活动较少、更多灌木、植被更加密集的玉泉山中;其他大部分鸟没有分布的规律性,广泛出现。
在山水园简单停留后,我们便从小路往山中进发。清晨的空气中透过淡金色的光束,在轻轻摇曳的树丛中斑驳而清幽。
小山的路上观鸟远不止于此,两星期没来观鸟,更多的冬候鸟已经来到植物园开始了冬天的生活。白眉鹀是我们除北红尾鸲外看到的第二种冬候鸟,两只白眉鹀在山间的地上蹦跳觅食,我们在原地观察了十分钟之久,也让我们绿之源鸟部的萌新们多观察鸟类的动作和习性。
十月下旬的第一次植物园观鸟中,我们仍发现有北灰鹟的身影,形单影只,仿佛在离开之前和我们做最后一次告别。同时在其他的观鸟记录中,我们发现十月底仍然有夏候鸟黑卷尾的存在,说明今年杭州的变幻莫测的气温也让夏候鸟的离开稍有延迟;
十月底,过境鸟鸲姬鹟经过杭州,在杭州植物园中休息了大约两周的时间,再次往南方继续前进;
十一月随着气温进一步下降,许多冬候鸟已经来到杭州。我们在植物园中发现了北红尾鸲(迁徙较早)、红胁蓝尾鸲、白眉鹀和各种柳莺,后续还会有更多冬候鸟来到杭州植物园中度过寒冷的冬日。
在半路,我们突然听见轻轻的“吱——吱——吱”的叫声,望向树林中,我们马上就看到了一群十分小巧的鸟在树枝间跳动。独具辨识特征的红头和浅色虹膜让我们立马确认了鸟种——红头长尾山雀。
就在我们观察的过程当中,一只柳莺在望远镜的视野中蹦蹦跳跳,给我们的认鸟带来了一些困难,不过最终通过照片还是确认为*眉柳莺。不得不感叹喜欢活蹦乱跳的可爱小鸟们观察起来真困难。
通过观鸟记录的鸟类数量我们可以看出一些鸟类的习性。例如红头长尾山雀和暗绿绣眼鸟一般喜欢集群活动,所以单次发现的数量就会较多;许多小型鸟类如*眉柳莺、棕脸鹟莺和红头穗鹛等喜欢三两只混群在红头长尾山雀或暗绿绣眼鸟群中,在平时的观鸟中也要更加仔细。
通过鸟调,我们进一步的思考观鸟和鸟类调查的意义何在。对于许多鸟友来说,也许在植物园加新的可能性已经变得极小极小。在植物园的四季中,我们总能瞥见那些熟悉的身影,我们看着他们冬天来到杭州过冬,夏天伊始又飞离江南去往北方,这为鸟类行为的研究贡献了一份力量。
附:
关于
一个长江翼翼星光
年8月,朱雀会和华泰证券“益心华泰一个长江”生态保护项目,联合长江中下游流域——(上海、苏州、杭州、南京、武汉)5个城市的5个伙伴机构立足本地以鸟类调查、科普讲座、摄影展等多种形式,以数据支撑,评选本市“十大鸟类明星”。爱德基金会为项目实施提供公益运营支持。
一起了解这些城市中你的野生动物邻居,提升公众对“鸟类明星”在城市生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