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残忍的美,中国传统的点翠技艺
TUhjnbcbe - 2022/10/27 1:41:00

点翠,是中国传统贵金属加工技艺。即用翠鸟羽毛镶嵌于金属底座上,制成首饰和工艺品,如扇子、屏风等。以点翠制作的首饰最为常见,又称点翠头面。并非所有翠鸟羽毛都可用,通常使用蓝耳翠鸟,以及白胸翡翠和蓝翡翠的羽毛,常见的普通翠鸟并不用于点翠制作。

翠鸟是生长在中国福建南部和广东一带的留鸟,其背尾和双翼都长着亮蓝色且泛荧光的羽毛。在不同的光线下可呈现出皎月、湖色、深藏蓝等不同色泽,光彩夺目,富于变化。古代工匠考虑到只有金银玉石的首饰太过俗气和刚硬,想到了嵌入羽毛来增加首饰的灵性和温柔。于是就诞生了这种充满柔美气息的工艺。

翠鸟之羽,左右翅膀上各十根(称“大条”)、尾部羽毛八根(称“尾条”),一只翠鸟身上一般只采用大约二十八根羽毛,且病死的翠鸟羽毛(称“暗条”,色泽差)好的首饰一般不用。翠羽根据部位和工艺的不同,可以呈现出不同色彩,其中尤以翠蓝色和雪青色为上品,加上鸟羽的自然纹理和对光的折射,让点翠饰品富于变化,生动活泼。点翠最早诞生于汉代,是汉民族首饰工艺的一个典范,是金属工艺和羽毛工艺的完美结合,先用金银等金属做成不同图案的底座,再把翠鸟的羽毛仔细地镶嵌上去。由于工艺繁琐,材料难得,所以点翠饰品自古就是富贵人家的专属。

点翠在乾隆时期发展到了巅峰,当时盛行的点翠钿子,制作工艺极为繁杂,制作时先将金、银片按花形制作成一个底托,再用金丝沿着图案花形的边缘焊个槽,在中间部分涂上适量的胶水,将翠鸟的羽毛巧妙地粘贴在金银制成的金属底托上,形成吉祥精美的图案。到了清末民初,点翠饰品开始在民间流行,妇女无不以拥有点翠为荣。也在此时,外国在华的商人,大量的收购点翠饰品,广东是华洋交汇之地,更是点翠的中转站,不少点翠工场林立粤地。点翠最大的藏家,都是外国洋人,都是年前的大量购买收藏。虽然点翠如此之美,但我们不能掩盖的一个事实是,许多美丽的翠鸟因此被疯狂捕获。现在蓝耳翠鸟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胸翡翠和蓝翡翠虽不属国家级保护动物,但在部分省份仍受到保护。

年,中国最后的一家点翠工场终于关闭,点翠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点翠工艺也被烧蓝工艺取代。如今,点翠成为绝唱,但我们不曾忘却,它曾经惊艳了全世界。

1
查看完整版本: 残忍的美,中国传统的点翠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