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唐朝开始,为了实现*治方面的目的,流行*治联姻。而*治联姻有助于加深双方之间的关系,维护边塞部落与中原地区的安定。为了保持和加强双方之间的联系,中原这方从公主出嫁便会给边塞部落大量的嫁妆,之后每年都会恩赐很多值钱的东西。该翠鸟凤冠雍容华贵,是公主嫁蒙古王公的嫁妆,现存内蒙古博物馆!
该凤冠叫做银鎏金翠鸟羽饰凤冠,由点翠、珍珠组成,整个凤冠的骨架由铜丝、黑段编制而成,上面镶嵌了14只银凤和9朵牡丹花,凤和牡丹在古代皆代表着富贵、美好的意思,古人常把它镶嵌在陪嫁之物上,以期盼自己的女儿能够嫁个好郎君,一生平安幸福。凤冠的下方是16串珍珠流苏,使得整个凤冠看上去雍容华贵,非常美观。
据说这是乾隆皇帝的女儿固伦和敬公主下嫁给蒙古王公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辅国公色布腾巴勒珠尔时,乾隆皇帝送给女儿的陪嫁之物,但这只是民间传说而已,因为当时乾隆皇帝舍不得自己的女儿远嫁,担心她嫁去蒙古会吃住不习惯,毕竟从小吃习惯了山珍海味、穿习惯了绫罗绸缎、住习惯了雕龙画凤的宫殿,一下去去蒙古吃肉喝奶,穿动物毛皮制作的衣服,住简陋的蒙古包,固伦公主肯定会不习惯。
所以乾隆皇帝直接在京城给固伦和敬公主和科尔沁建了一座王府,让两人长期定住在北京,直到两人老死都没有踏出京城半步。乾隆五十七年(年),固伦和敬公主去世,她和科尔沁的遗体被葬于北京东郊的东坝镇,而这顶银鎏金翠鸟羽饰凤冠现存内蒙古博物馆,显然是清公主嫁到蒙古去后,留下的遗物,由此判断,该凤冠的主人不是固伦和敬公主,而是清朝其他公主的。
内蒙古博物馆建造于年,位于呼和浩特市,占地面积余平方米,馆内拥有藏品10万余件,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一级博物馆。博物馆主要分为三层、其中的藏品主要展示了蒙古草原文化和一些古生物的化石特征,自博物馆成立之日起,银鎏金翠鸟羽饰凤冠就被收藏在博物馆中,这也是该馆中为数不多的满族文物。
记得小编第一次去参观给博物馆,看见这顶银鎏金翠鸟羽饰凤冠,顿时感觉好亲切,能在这么遥远的地方看到关内的文物,这种感觉就像在国外看到咱中国的东西一样,有一种家的感觉,这应该是那次去内蒙古博物院最大的惊喜了。
从这顶凤冠身上也能看出大清王朝生活奢靡的一面,你想一下,一位和亲公主的陪嫁之物就做得这么雍容华贵,如果是嫁给关内的满清王族,那凤冠不是会做得更加华丽?陪嫁之物不是会更加珍贵,而最终这些钱财从哪里来呢?还不是靠收刮老百姓得来,因此,清朝会灭亡,从这些小细节就能看出,它是必然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