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窈窕住园楼,五马千金照陌头。罗裙玉佩当轩出,点翠施红竞春日”这是唐代诗人李峤在诗句中对于“点翠”这一工艺的一点描写。用点翠工艺制成的头饰自古便深受女性的喜爱。热播剧《延禧攻略》中包含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除了请故宫文物修复的绣娘来缝制戏服外,众嫔妃的头饰里还包含了点翠工艺以及绒花工艺。
“点翠”是我国的一项传统工艺,首先要用金,银,铜等金属制成底座,底座周围还会镶嵌上珍珠,玛瑙,翡翠等装饰品,以示吉祥如意。再将翠鸟背部的羽毛剪切平整后粘贴在底座上,这个过程中尤其要注意不可以让羽毛起皱,不能露出底座。*能馥,苏婷婷所著的《珠翠光华》一书中对于点翠的获取过程是这样描述的
用小剪子剪下活翠鸟脖子周围的羽毛,轻轻地用镊子把羽毛排列在图上粘料的底托上。翠鸟羽毛以翠蓝色雪青色为上品
翠鸟在被取翠后往往很快就会死亡,因此,点翠工艺繁荣的背后是翠鸟种族的危机。年,北京文物局对出土的定陵凤冠进行修复,因为凤冠受损严重,故修复时每件凤冠甚至需要只翠鸟。这次是处于文物保护的立场才进行了大规模的翠羽收集。在越来越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在,“点翠”作为一项非遗文化传承手艺,该如何被传承?如何才能兼顾文化传承与动物保护?
其实点翠与动物保护之间的矛盾并非不可调节,点翠的工艺魅力不在于用不用翠鸟羽毛,而在于工艺过程,何必为了追求所谓的“色泽”而无辜残杀弱小的生命呢?其它材料同样可以达到翠羽的效果。
1,用鹅羽替代翠羽
同样是禽类羽毛的鹅羽,在工艺制作上的难度肯定是不亚于翠羽的,而且还可以根据需要对鹅羽进行染色。
2,用绒花代替翠羽
绒花,原料主要是天然桑蚕丝,用绒花制作点翠,其工艺难度不是不亚于翠羽点翠,而是大于翠羽点翠。因为首先要制作绒条啊!用蚕丝制成的绒条要用刷子仔细刷才能有羽毛的肌理感,其难度可想而知。《延禧攻略》中的绒花头饰便是出自南京绒花的非遗传承人,赵树宪老师。而他制作完一个直径十厘米左右的绒花,也要两三天左右。
绒花与点翠,两种工艺,虽然效果近似,但一个原料简单易得,化平凡为不凡,一个代价昂贵,还沾满鲜血。如今点翠这项非遗的传承,在绒花上展现了新的生命力。
绒花头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