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赏析宋代名家笔下的那些山水花鸟文藏书
TUhjnbcbe - 2022/12/2 20:39:00

1.宋崔白双喜图

宋崔白双喜图

宋崔白双喜图绢本设色纵.7公分横.4公分

本幅描绘两只山喜鹊,展翅腾空向野兔示警鸣叫。山喜鹊属鸦科鸟类,性机灵,喜群聚,有卫护领域的习性。画面上一只腾空飞来助阵,一只据枝俯向鸣叫,向闯入的野兔张翅示威,野兔伫足回首张望。三者动态与相互呼应之关系,还有树木的枝叶、竹、草均受风而有倾俯之姿,更添增了活泼生动的神韵。这种自然生态中的景象,不是从笼槛中能观察到的,画家必需具备精湛的绘画描写能力,而且时常到郊野观察,在偶然中见此生动有趣的一幕,遂以精练的技法忆写稍纵即逝的景象,再参考平时曾画过的相关画稿,或继续观察描绘,始能慢慢完成工谨详实的作品。画成*佑辛丑()年。

2.宋*居寀山鹧棘雀图

宋*居寀山鹧棘雀图

宋*居寀山鹧棘雀图绢本设色纵97公分横53.6公分

*居寀(公元-年以后),为四川成都人。字伯鸾,五代花鸟名家*筌之子,继承其父双钩填彩的风格。*筌父子之画成为宋初图画院品评画艺优劣的标准。

此幅中景物有动有静,配合得宜。像山鹧跳到石上,伸颈欲饮溪水的神态,就十分生动。另麻雀或飞、或鸣、或俯视下方,呈现动态的一面;而细竹、凤尾蕨和近景两丛野草,有的朝左,有的朝右,表现出无风时意态舒展的姿态,则都予人从容不迫和宁静的感觉。下方的大石上,山鹧的身体从喙尖到尾端,几乎横贯整个画幅。背景则以巨石土坡,搭配麻雀、荆棘、蕨竹,布满了整个画面。画的重心在于画幅的中间位置,形成近于北宋山水画中轴线的构图方式。具有图案意味的布局,其装饰效果,显示作者有意追随唐代花鸟画古拙而华美的遗意。

3.宋李迪秋卉草虫

宋李迪秋卉草虫

李迪(12世纪)在南、北宋之际,先后任职于宫廷画院,擅长花鸟、草虫、犬猫等题材,是南宋早期宫廷花鸟竹石题材的杰出画家。

本幅画叶稍上,螳螂高举双臂,想要捕食金龟子,金龟子适时察觉,立即振翅飞起。螳螂扑了空,只好无奈地回首怅望。昆虫追逐与逃脱的生死瞬间,透过画家的描绘,扣人心弦。而画中细腻精致的色彩变换,以及花叶昆虫所散发的感官魅力,充分展现画家对于徽宗画院追求设色与质感兼具的风格传承。

4.宋马远雪滩双鹭图

宋马远雪滩双鹭图

宋马远雪滩双鹭图绢本浅设色纵59公分横37.6公分

马远(活动于公元-),字钦山,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济)。光宗、宁宗朝画院待诏。擅画山水,不论构图、笔法或意境均有新意,创立「水墨苍劲」一派风格。与夏珪齐名,人称马夏。

雪崖枯枝,芦竹寒汀,滩旁四只白鹭,均做瑟缩之状,寒天的景致,令人有着身临其境的感觉。而浓淡墨色画出的树石、远山和芦草,对比于留白的积雪处,和几不见墨痕的白鹭们,在黑白之间,充分表现出清冷的意趣,达到了画雪得其清的境界。另从岩壁上伸出的枝干,曲折延伸,势如蛟龙升腾游动,这种笔势往下拖垂,形成长而斜向伸出的画枝方法,正是典型的「拖枝马远」风貌。

5.宋文同墨竹

宋文同墨竹

文同(-),字与可,工诗文书法,所创墨竹画法为后世所宗,誉为「湖州派」。

本幅画一竿悬崖倒垂竹,主干曲生,劲拔如龙。竹节留白,上下相扣。画用中锋笔法,笔尖使转翻飞,配合墨色浓淡,一气呵成,概括而生动地表现枝叶的俯仰向背。物象既鲜活又逼真,印证北宋画家着重物象之理的时代性。虽无名款,但质量精良,世所罕见,又有二方作者印记,无疑为文同墨竹真迹,更是北宋文人水墨画的代表。

6.宋人画秋塘双雁图

宋人画秋塘双雁图

雁、鹅同科,古人多通称为雁。本幅画秋日池塘一隅,微有风意。双鹅在浅滩间休憩,四周*芦、红蓼、枯荷相映成趣。翠鸟却骤然飞起,划破了静谧。其中一鹅引颈而望,仍不改情意。

画家利用洲岸、水草、残荷组成圆形构图,再通过禽鸟的视线与动态,制造画中的呼应关系。综观构景与笔法,近似崔白的风格,表现出画家对自然生态详实的观察与描绘。类此巨幅且优异的北宋花鸟画作并不多见,本幅应是徽宗朝画院秋渚水鸟题材的存世杰作。

1
查看完整版本: 赏析宋代名家笔下的那些山水花鸟文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