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241种鸟类,创历史新高海淀首个水域水
TUhjnbcbe - 2022/12/11 20:10:00

漫步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耳畔便传来阵阵鸟鸣

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一片温馨祥和,生机勃勃的热闹景象

鸿雁、绿头鸭、白鹭、啄木鸟......

大批野生水鸟在此栖息、觅食、追逐、嬉戏

汇成这盛夏季节里一副生动的自然画卷

△鸿雁一家子

青山也好,绿水也好

有了鸟才真的灵动起来

随着区域水环境的逐步改善

水环境周边的生物多样性也有所提升

海淀北部成为重要的候鸟迁徙中转站

越来越多的候鸟过境停留

光今年春季

就监测到青头潜鸭、黑鹳等珍稀鸟类驻足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

近日,海淀区首个水域水鸟观测点位

落户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在公园90公顷的水域上

启动水域水鸟定期观测工作

未来将在湿地、岸坡等滨水区域

开展流动鸟类监测

为海淀区水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信息支撑

王萌/摄

△绿头鸭

海淀区水土保持工作站负责人李苑菁介绍

海淀区积极推进水生态治理、

水系循环连通补水等一系列工作

每年为翠湖湿地公园补充再生水30-40万吨

同时每年引入南沙河水源60万吨

促进水生态环境修复

目前在公园栖息、过境的水鸟有80余种

共观测野生鸟类18目59科种

数量已创建园以来历史新高

△环颈雉

△普通翠鸟

△池鹭

那么翠湖湿地公园生态环境究竟多好?

这三类生态指示型物种的出现

或许能说明问题

青头潜鸭

这几只看似普通的候鸟

学名叫“青头潜鸭”

目前全球仅存不到只

属于极度濒危鸟类

今年4月

翠湖湿地公园首次观测到迁徙的青头潜鸭

翠湖湿地公园观测员彭涛介绍

青头潜鸭在我国为罕见季节性候鸟

每年3月中旬从南方越冬地迁往北方繁殖

主要栖息在富有芦苇和蒲草等水生植物的小湖中

它们的到来

正是翠湖湿地公园生态改善成果的有力证据

狸藻

北京地区极为罕见的食虫植物—狸藻

从年在翠湖湿地公园首次发现至今

分布面积已经扩大到平米左右的水域

彭涛告诉小编

狸藻对于水质要求很高

只有在清洁的水域才能存活

证明湿地水质已经长时间处于良好水平~

狸藻的大量生长

可以有效减少水中的蚊蝇幼虫

以及部分微生物

对水体还有进一步的净化作用哦

低斑蜻

今年早春时节

公园内还发现一群极度濒危级物种——

低斑蜻

数量约为20只

濒危等级甚至高过大熊猫

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

白鱀豚的濒危等级相同

△正在交配的低斑蜻

据了解

京津地区是低斑蜻较为重要的分布地区

但低斑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

对环境和水质的要求很高

随着公园生态环境日趋平衡

以及生物多样性不断提升

公园首次拍到正在交配的低斑蜻

证明低斑蜻已经翠湖湿地公园繁衍生息

水域水鸟观测点确立后

海淀区将从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修复的角度

对区域内水环境提升生物多样性改善

并进行观测研究

为水环境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夜鹭

△苍鹭

这些萌萌的生命

也让海淀充满活力和生机!

△白额雁

据了解,观鸟工作启动后,观测人员每日都会进行鸟类监测,在努力保持原生湿地的自然状态下对过境候鸟、本地栖息鸟类进行观测记录,每月上报数据信息归档。

同时在科普宣传上,依托海淀的教育体系和科技能力,海淀区水务局将观测水鸟,水生态修复理念,水土保持科普作为元素,带到教育中去,定期开展公益讲座,让更多的孩子认识这个课题。

△红脚隼

怎么样

看到这些萌萌的小生物们

是不是按捺不住想去接近这些小精灵了呢

在这里小编提示您:

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目前采用预约制进园

每周一、三

9:00-11:30,14:00-16:30

周六9:00-11:30开园

记得从公园北门进园哦

预约途径说明

1、预约途径

免费参观,但需提前预约,游客全天24小时均可通过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网站或

1
查看完整版本: 241种鸟类,创历史新高海淀首个水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