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月烬明》是一部开机就能靠海报造型火出圈的作品,因为实在是太美了,而且和之前的仙侠风格有很大的不同与创新。当时在朋友圈转发,并评论有敦煌风的时候,有个做本地文史研学的老师还说看不出来,没想到接下来就有敦煌官微出来认亲盖章。看来有时候还是要相信自己的眼光,不要露怯。所以我就再来写写第二眼观感,长月烬明不仅仅是敦煌风而是通身非遗文化的气派。罗云熙黑衣造型,贵气天成;*沙漠金配孔雀蓝的端庄造型,是神女的感觉;*的略微简洁,路人缘更强一些,有人说造型像杀心观音。咱也没有研究过佛教学,不知道什么来历,但就觉得确实带感。现在来结合非遗工艺,一个一个来介绍分析:
1.罗云熙的澹台烬造型
天生磨骨与黑色最配了,但这个角色又是从被弃质子逆袭为人间帝王的,所以又加上了华贵的装饰。比如流光碎晶飞枝冠,名字听起来就很像《红楼梦》里面的物件。
这里应该有两处工艺,一处是金银细工工艺,利用金、银质地柔软,延展性强的特点,通过长时间在金、银上的精雕细琢,工匠可以制作出纹饰线条流畅、精美细腻的作品,还可将金银制作得薄至蝉翼,细至毫发。典型代表就是08年入选国家非遗的上海老凤祥。
当然,这个飞枝冠造型和传统工艺还是有很多差别,有更多简洁动感的因素,与现代材质、工艺相结合的吧,所以在贵气之外还有一些网游似的虚幻感。这也算是文化融合发展的一个案例了吧。
另外一处是花丝镶嵌工艺,是一门传承久远的中国传统手工技艺,主要用于皇家饰品的制作,起源于春秋战国金银错工艺,明代对宝石的大量运用和完善了宝石镶嵌工艺,清代宝石资源逐渐枯竭,采用点翠和烧蓝来替代宝石的位置。
这里也在传统大块宝石、艳丽色彩的风格上改为更符合剧情人设以及现代审美的“碎晶”镶嵌,符合剧中人物一国之君的低调华丽气场。罗云熙的抬眸,太好看了,他是真正的剧抛脸,不仅是扮相,你永远可以对他的演技充满期待。
再比如彩银螺钿镶嵌玄甲,甲胄突出了仙侠片里的战斗属性,而彩银和螺钿则增添了贵气。彩银是在景泰蓝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明朝,银坊的工匠把一种类似玻璃的透明天然釉料手工绘画在纯银上面,经高温烧制成了彩色银饰,且永不褪色,因此彩银比传统的素银更加唯美传神、高贵典雅,而且好看不贵,非常适合做设计、做周边。
螺钿工艺,我在扬州博物馆看过,那些螺钿的漆器就真的很oldfashion,但其实作为一种设计元素原来可以焕发生机。螺钿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瑰宝。所谓螺钿,是指用螺壳与海贝(主要是夜光贝,也称夜光蝾螺)磨制成人物、花鸟、几何图形或文字等薄片,根据画面需要而镶嵌在器物表面的装饰工艺的总称。除了清代螺钿家具,还有一把唐朝螺钿紫檀五弦琵琶应该说审美品格更为惊艳。
螺钿紫檀五弦琵琶
等级:御物
价值:传世孤品
年代:唐
质地:镶嵌乐器
流入日本时间:唐
收藏地:宫内厅正仓院北院
这个琵琶是不折不扣的神品,是传世唯一一个五弦的琵琶,唐代的螺钿镶嵌技巧被它发挥到了极致,世界上现存的能表现大唐盛世繁华的文物,最典型的大概就是这件了。
2.*神女造型
来,首先给花丝点翠蝴蝶冠排面,刚巧在男主飞枝冠里讲到花丝镶嵌发展到清代,因为宝石减少开始采用点翠工艺,所以他们两这是夫妻冠,O(∩_∩)O哈哈~明人不说暗话,我是蜜糖夫妇粉。至于点翠工艺,大家耳熟能详的华妃娘娘那头点翠凤凰堪称集大成之座,和现实中清宫作品很像。但是少女不可以用那么多华丽装饰的,我喜欢作为点缀的蝴蝶冠。
具体来说,点翠是中国传统的金属工艺和羽毛工艺的结合,先用金或镏金的金属做成不同图案的底座,再把翠鸟背部亮丽的蓝色的羽毛仔细地镶嵌在座上,以制成各种首饰器物,点翠工艺的发展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达到了顶峰,晚清到民国仍然流行后因全面抗战爆发才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取用翠羽虽然并不需要杀鸟取羽,但仍然过于残忍,对翠鸟造成无法消除的伤害,被取过羽的翠鸟往往很快死亡。清末民初开始,由烧蓝工艺取代。现在已可用鹅毛、丝带等多种材质替代翠鸟羽毛制作点翠首饰。
至于蝴蝶造型,更多的是突显神女泽被万物带来的勃勃生机吧。很多人不大喜欢原著女主人设,但我很喜欢事业型女主。人设应该是为剧情和立意服务的,而不是为人气和粉丝埋单的。
接着,咱们来聊重羽箜篌,金叶片耳坠工艺和上文说的金银工艺差不多就略去了。各项民族乐器的制作工艺也是国家非遗的重要领域,其中箜篌作为一种曾经在经典文学作品中大放光彩,但却一度失传的乐器,更给人以神秘感。咱们以*才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为例引用几句“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神女的感觉是不是呼之欲出,这剧的服化道有的比仅仅是钱啊!
80年代,我国复原箜篌并制作的《仿唐乐舞》《霓裳羽衣舞》曾享誉世界。箜篌和竖琴很像,因为起源于弓,是具有世界基因的乐器,两千多年前便已经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丝绸之路是箜篌传播的重要通道,我国*地区留下了大量的箜篌遗存,这里出土了20多件距今多年前的箜篌乐器文物,证明着非遗箜篌艺术的古老与辉煌。河南久鼎箜篌博物馆被列入国家发改委大运河“三带建设”典型案例。希望黎苏苏能带来箜篌热吧。
黎苏苏还有一件珠绣缕金裙,其中珠绣工艺是在专用的米格布上根据抽象图案或几何图案,把多种色彩的珠粒,经过专业绣工纯手工精制而成。珠绣主要有珍珠绣、玻璃珠绣等。
与中国传统刺绣艺术不同,珠绣不是通过不同色彩的丝线来表达图案,而是运用珠和片来表达图案及色彩,其绣品质地也不再局限于丝绸面料,而是囊括了印花布、牛筋布、人造革、真皮等不同材料。所以广东在珠绣基础上从改革开放开始就发展起了庞大的晚礼服和婚纱产业。
缕金裙,我一开始打岔想到了金缕衣: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但缕金裙,一查也有典故:缕金裙窣轻纱,透红莹玉真堪爱。多情更把,眼儿斜盼,眉儿敛黛。舞态歌阑,困偎香脸,酒红微带。便直饶、更有丹青妙手,应难写、天然态。出自宋代欧阳修之手,文坛祭酒写少女之态,而且还牵连了一段*争官司。大家有兴趣可以去了解。
女主的行头可能是最用心的,只是色彩造型都比较难驾驭,*已经很不错了,特别是我觉得她穿这套的动图比静图更好,那一甩优秀的骄傲感溢出屏幕,而且我觉得这往往也是实力派演员的一个特征。
所以啊,作为非遗大国,我国没有奢侈品品牌真是好可惜啊,我只能说未来可期......
最后说一说*的造型,很多人都非常喜欢,比起女主的隆重来确实简洁轻盈了许多,符合传统仙侠剧的审美,自然也不容易出错。而且这妹纸的镜头表现也很好,那种看似柔弱无辜,但其实睥睨众生的感觉,就很有味道。说不定会是一个出彩的女二。这套造型里的珍珠灵蛇冠,也是金银细工,镶嵌珍珠,灵蛇有特异功能,有智慧,同时也有邪恶的一面。金花串粉晶手链和提花丝绸裙都很小清新。白切黑让人期待。
其他配角造型也有很多可说的,限于篇幅就不展开了。上述文章里很多名词和背景知识来源于百度百科和新闻报道,我就是个搬运工。希望《长月烬明》剧组一切顺利,有精彩的剧情和这行走的非遗相得益彰,也可以开发好的周边产品,将非遗发扬光大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