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山海经》是一部关于神话传说的奇书、怪书。
虽然全书只有山经5篇,海经13篇,总计3万多字。
这3万字,包含了天文、地理、神话、宗教甚至各类动植物和矿产,堪称包罗万象,应有尽有,因此也成为研究上古时代的绝佳资料。
然而,关于《山海经》的研究和争论却始终存在:它到底是不是虚构的?
山海经有据可寻?
《山海经》描述了五百多座山脉,三百多条河流,一百多个部族,四百多种神兽,这究竟是作者一时兴起,凭借自己的想象随意拼凑而出的,还是对于真实现象的记载呢?
为何《海外经》中的《海外南经》《海外西经》《海外北经》和《海外东经》,它们的条目数是21、21、21、14,竟然都是“7”的倍数?
这些光怪陆离的故事,让这本书显得更加扑朔迷离,也让不少人质疑这是一本完全虚构的书。
但经过多年的学者研究,很多《山海经》中的内容,也找到了其“出处”。
以一些神兽为例:
在招摇山的狌狌,“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意思是形状像猿猴却有白色的耳朵,既能匍匐又能如人一般直立行走,说的其实就是今天的猩猩。
在基山的鵸鵌,“其状如鸡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其名曰鵸鵌,食之无卧”,说它像一只鸡,但是有三个头六只眼睛六只脚和三只翅膀,是三胎连体的形态。
后来发现这就是澳洲国宝——“笑翠鸟”。
因为它的羽毛颜色层次多样,所以看上去它有“三尾”“三翅”和“三头”而已。
再者,比如《大荒东经》中有七座日出之山,《大荒西经》中有七座日落之山。
太阳东升西落,随着季节的变化,出入的位置也会随之变化。
而通过太阳升落的位置,将一年分为十二个月。这种定位的坐标方式,与我们现在知道的“二十八星宿分四方,每方各七个”有着极为明显的相似性。
更为有意思的是在书中句式为“大荒之中,有山名曰xx”的句子正好是28句,而这二十八句对应的山,正好是东南西北各七座,很难想象这与我们的二十八星宿毫无关联…
对于《山海经》这样一本有着难以企及的高度的奇书,华夏历史上的诸多统治者对其倒也颇有敬畏。
清乾隆时,人尽皆知的纪晓岚就给《山海经》贴上了“禁书”的标签。
当时乾隆下令,让多位高官、学者编撰一套书,也就是《四库全书》。这套书耗费了13年之久才编成,收录了所有关于中国古典文化的书籍。
而在这套书定稿之后,作为主编的纪晓岚没有参与庆功宴,而是与乾隆密谋着一件事,也就是带人销毁多达十五万部古籍甚至是孤本,而其中一部更是被纪晓岚亲自下令销毁,就是这本《山海经》。
而专家们给出的答案是:乾隆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巩固思想统治,而纪晓岚发现山海经中的内容大都是民众没有接触过的事物。而人们看到这本书,会导致思想更加开放,不利于统治。
表面上是生怕书中什么巫蛊之术,但事实上在当时闭关锁国的国策之下,这样的书是绝对不被允许流传的,甚至下令将其烧毁,倒是有些“君子无罪,怀璧其罪”的意味了。
但即便如此,所以基于人们对于这些*怪之说的兴趣,《山海经》在私下的黑市中依然流传着。
随着越来越多的记载被证实,《山海经》这本书已经受到了全世界学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