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原创弱水在别人的故事里看见自己柴静
TUhjnbcbe - 2020/6/4 18:05:00
北京专业治白癜风医院

《文艺》为读者倾力打造

——《原创》专栏

在别人的故事里看见自己

——柴静《看见》

弱水

真正地阅读一部完整的书,是很遥远的事情了。

有很多时候,读几行字,仅仅是为了加快睡眠,加快眼皮的粘合。但这次我错了,每晚读一至两章的《看见》,关灯后,竟毫无睡意。脑子里都是柴静节目中或者笔下那些真实的面孔和事件,清晰地像电影一般掠过。此时,窗外的雨声拍打着一树一树的杏花,满地落英,像此刻的心情。

书是从当当网买来的,一块进入我的世界还有韩寒的一本书《我所理解的生活》。其实,生活就是那么回事儿,一蔬一饭,一床一觉。购买纸质书的人如今恐怕不多了,起码周围的人少有这样的习惯,有时候,我这样做会被视为另类,格格不入。静心读书的人也寥寥无几,电子媒体的发达速度惊人,让现代人目不暇接,也让人狂躁不安,支离破碎。有谁还可以沏一杯茶,手捧一本书,坐在窗下,伴着绚烂阳光、清澈雨声、红泥火炉沉下心来读书呢?

伍尔夫在他著名的随笔《普通读者》中说,普通读者“没有那么高的教养,造物主也没有赏给他那么大的才能。他读书,是为了自己高兴,而不是为了向别人传授知识,也不是为了纠正别人的看法。”由此看来,读书是自己的私事儿,和任何一项娱乐活动一样,都可以获得愉悦的心情。

再次回到《看见》现场。柴静,山西人,小我三岁的央视女记者,对于央视,我心存敬畏但又不置可否。她身为央视记者,既能保持作为一名新闻人独有的真实记录的职业道德,担当国家最主要的*治发言权威,又能从内心散发出人性最悲悯的温柔情怀。二者兼有必然要让柴静失去什么,但我看见书中的柴静,失去的还不算多,回头审视自己,失去的也并不少。

我比较喜欢封面,这是一个有故事的封面。她,蓝色牛仔裤,黑色半袖,白色背心,短发,诚恳的眼神,亲切的笑容,弓着身和一个孩子在说话,背后是一群农民,地道的西北农民。韩寒书的封面是他在喝完咖啡后不惊然地一瞥,一只手下意识地抹了一下凌然的嘴角,而嘴里手掌还留着咖啡的温度。

央视几何形的大楼里,网上曾流传这样的句子,新闻联播三部曲,第一部国家领导人出访、迎宾;第二部全国山河一片繁荣景象;第三部国外天灾人祸连绵不断。当然,这是国家的喉舌,这也是国家新闻媒体的职责。

柴静独有的气质,独特的主持方式,在央视记者已有一席之地。《看见》,是一个新闻人眼里的世界。人,才是看见的本身,担当着社会最基本的元素。她说自己只是一名记者,很多的时候无能为力,但也有在节目播出后,事情有所进步和发展的,这就是看见的力量,柴静的力量。外表文静柔弱的柴静初入央视,几句话答复,就已经显示出她倔强利落的一面,几年来,她倔强地做着央视最具争议的节目,不曾退缩和言弃。

杜拉斯曾说,“女性的美是溢出的,男性的美是收缩的,双性气质拥有者却兼有两种美的长处,并且互相映衬,最后呈现出一种险峻诡异的美,而且以溢出的方式,形成了单纯的两种性别的美都不具备的气场”。柴静就是双性气质的美。生活中人称“老柴”,节目中,典雅着犀利着。有的被采访对象会被她问哭了,有的被采访对象可以感动她哭了,这其实并不矛盾,人,往往自己会把自己前一秒创建的自己推翻,然后重新过滤,寻求一个精神或者叫灵*的平衡。

每个人既世俗,又超然,既贪欢,又悲悯。每个写字的人,写下一行行字,只为让自己的心,最终能变得有血有肉,并透彻觉醒。

柴静看见的并非新闻,看见的东西看见的人看见的事,其实就在你我的身边。它并不遥远,也不陌生。

我的看见就是看见美好的生活,可爱的孩子,悠然的人群,典雅的城市。我还看见自己的思想在头颅在内心还活着,灿烂并且闪耀着。

(《文艺》原创发表作品,未经同意请勿转载)

《原创》专栏欢迎读者们投稿,有关投稿细则如下:

投稿邮箱:aiwenyi01

.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弱水在别人的故事里看见自己柴静